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宋代〕苏轼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遽遽。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作品简介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分入山和出山两个片断来写,描绘了孤山幽旷的景色,写出了僧人淡泊的生活,揭示了僧人高尚的品德,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派往杭州任通判。同年十二月,苏轼游孤山访惠勤惠思后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天空将降瑞雪,湖面上阴云密布;层叠的楼台与青山,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我漫步山中,溪水清清,直见水底的石块,游鱼来往,历历可数;幽深的树林没个人迹,只听到鸟儿喧闹相呼。

今天是腊日,我不在家陪着妻子儿女,说是去寻访僧人,其实也为的是自乐自娱。

僧人的禅房坐落何处?喏,就在那宝云山前,小道狭窄,弯弯曲曲。

孤山独自耸立,有谁肯在这里结庐?只有僧人,道行深厚,与山相傍护。

到了,那纸窗,那竹屋,幽深而又暖和,惠勤与惠思,裹着僧衣,正在蒲团上打坐。

天寒路远,仆夫催着回家,告别时,还未到黄昏日暮。

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树木都笼罩着烟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鹘,在佛塔上空盘旋回互。

这次出游虽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着快乐。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刚从梦中醒来,那山中状况还历历在目。

我急忙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恐怕稍有延迟,那清丽的景色便从脑海中消失,再也难以描摹。

注释

(1)明灭:依稀模糊,似有若无。忽隐忽现。形容楼台山峦。

(2)鸟相呼:一作“鸟自呼”,言鸟相和而鸣,如自呼名字。

(3)名:名义上。

(4)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和尚。

(5)宝云山:在西湖北面,有宝云寺。

(6)团蒲:即蒲团,和尚坐禅的用具。

(7)晡:申时,黄昏之前。

(8)云木合:云和树迷蒙成为一片。

(9)野鹘:属鸷鸟类,飞翔迅疾。

(10)浮图:佛塔。

(11)怳:恍惚。

(12)遽遽:惊动貌。

(13)亡逋:逃亡者。

全文拼音版

yóushān访fǎnghuìqínhuìèrsēng
tiānxuěyúnmǎnlóutáimíngmièshānyǒu
shuǐqīngchūshíshǔlínshēnrénniǎoxiāng
guīduìmíngxúndàorénshí
dàorénzhīzàibǎoyúnshānqiánpán
shānjuéshuíkěndàorényǒudàoshān
zhǐchuāngbambooshēnnuǎnyōngzuòshuìtuán
tiānhányuǎnchóuzhěngjiàcuīguīwèi
chūshānhuíwàngyúndànjiànpán
yóudànhuānyǒudàojiāhuǎngmèng
zuòshīhuǒzhuīwángqīngjǐngshīhòuná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腊前月季

〔宋代〕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腊日

〔唐代〕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日

〔魏晋〕陶渊明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腊月

〔宋代〕陆游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