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玉炉香》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一首闺怨词。此词以深婉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秋夜独处的孤寂与离愁。上阕通过"玉炉香"、"红蜡泪"的室内陈设,渲染出画堂秋思的凄清氛围;下阕以"梧桐雨"、"空阶滴"的自然声响,将离情之苦推向极致。全词意象绵密,语言精工,"一叶叶,一声声"的叠词运用,使雨滴与愁绪交织成绵延不绝的意境,展现了温庭筠"花间派"鼻祖的精妙词艺。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更漏子·玉炉香》此词创作于晚唐时期(约9世纪中叶),当时温庭筠屡试不第,流落江湖,常为歌妓作词。词中"画堂秋思"的闺怨主题,既是对唐代闺阁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暗含文人身世飘零的寄托。"梧桐夜雨"的经典意象,后来成为宋词离愁别恨的范式,体现了温词在词体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翻译注释
翻译
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画堂中人的秋思。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注释
(1)画堂秋思:指画堂秋思之人。画堂:装饰华美的居室。
(2)眉翠:古代女子以翠黛画眉,故曰眉翠。薄:指眉翠已淡。
(3)鬓云:鬓发如云。
(4)衾:被子。
(5)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6)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7)空阶滴到明:意谓夜长不寐,卧听雨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更漏子·蕣华浓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
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更漏子·塞鸿高
塞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更漏子·星斗稀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送孙巨源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更漏子·背江楼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相见稀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雪藏梅
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初送雁,欲闻莺。绿池波浪生。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更漏子·独倚楼
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
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
更漏子·星渐稀
星渐稀,漏频转,何处轮台声怨?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
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