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中秋之夜,诗人独自在翰林院夜值,面对一轮明月,想起了远谪江陵的好友元稹,关心他能否适应南方潮湿的气候,能否同赏明月,寄托了对友人的无限牵挂与思念之情。全诗巧妙采用对写手法,由诗人自己所见实景联想到友人的处境,表达委婉含蓄,尤其是“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一联,对仗工整,感情深沉诚挚,真切动人。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中秋节,白居易任京兆府户曹参军兼翰林学士。此前好友元稹因在监察御史任上弹劾河南尹房式不法事并擅停其职,触怒朝廷权贵,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此时已将近半年。自从两人订交以来中秋多在一起度过,但这年中秋,诗人独自在翰林院夜值,而好友却被贬谪在两千里之遥的江陵。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诗寄给好友。
翻译注释
翻译
皇宫里面夜色深沉,我一人独自留宿在翰林院思念着远方的朋友。
今天是八月十五,月色皎洁明亮,它就像是我牵挂两千里外朋友的心灵写照。
已是中秋因而渚宫东面的烟波让人感到有些寒意,而浴殿西头的钟漏分明告诉我夜已经很深了。
我现在担忧的是我的朋友不能看到这皎洁的月光,因为江陵地势较低,秋天阴气重会使得月光被云雾遮住。
注释
(1)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2)禁中:宫禁内。
(3)直:值班。
(4)元九:即元稹(779—831),字微之,唐朝大臣、文学家。因在家中排行第九,故称。
(5)银台:宫门名。唐时翰林院在右银台门内。
(6)金阙: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7)沉沉:深沉的样子。
(8)翰林:翰林院。
(9)三五夜:农历十五日夜晚。
(10)故人:旧友。指元稹。
(11)渚宫:春秋时楚国的别宫,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12)烟波:雾霭笼罩的水面。
(13)浴殿:即浴堂殿,在大明宫宣政殿东,唐德宗以后成为皇帝日常起居的寝殿。此代指作者值夜的禁中。
(14)钟漏深:形容已是深夜。钟,寺钟。漏,古代计时器,内盛水,以水流多少计时。
(15)清光:指月光。
(16)江陵:江陵府,在今湖北省江陵县。时元稹贬官于此。
(17)卑湿:土地低洼潮湿。
(18)足:充足,很多。
(19)秋阴:秋天的阴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一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
残柳黄于陌上尘,秋来长是翠眉颦。
一弯月更黄于柳,愁煞桥南系马人。
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
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歌舞烟霄顶,乐景沉晖。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
八归·秋江带雨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八尺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八拍蛮·愁锁黛眉烟易惨
愁锁黛眉烟易惨,泪飘红脸粉难匀。
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