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砺

〔宋代〕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作品简介

《二砺》是宋代郑思肖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结合文章背景,可体会出作者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和精神。

翻译注释

翻译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注释

(1)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

(2)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3)十年勾践亡吴计: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4)七日包胥哭楚心: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5)昼行饥虎齧空林: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全文拼音版

èr
chóugāoliángyínyóujīnjiáshāngyīn
shíniángòujiànwángbāochǔxīn
qiūsòngxīn鸿hóngāiguózhòuxíngnièkōnglín
xiōngzhōngyǒushìshēnhǎikěn使shǐshénzhōujìngchén

作者介绍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道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郑思肖的诗

相关推荐

二郎神·炎光谢

〔宋代〕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二月二十四日作

〔宋代〕陆游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

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二月二日出郊

〔宋代〕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

〔唐代〕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鹊救友

〔明代〕张潮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