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

〔南北朝〕庾信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作品简介

《怨歌行》是南北朝时杰出文学家、诗人庾信所作的一首六言体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篇以六言句写成,借远嫁女子的忧愁,寄托了沦亡故国及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哀伤。

创作背景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梁都城江陵,元帝被杀,梁朝覆灭,而他被迫留在长安。北周取代西魏后,他又被北周留用。在当时,金陵是南朝的国都,长安是北朝西魏和北周的京城。庾信被迫羁留北朝,虽然受到西魏和北周的礼遇,优居高位,但故国之思和乡关之念却时时折磨着他的心灵,使他痛苦不堪。《怨歌行》此诗即借女子自伤远嫁,来抒写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南方故园的思念之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家住在江南水乡金陵边,嫁给了长安少年。

回首故乡双泪落,群山遮眼不知在哪边。

战争何时能完结,明月何时能再圆?

吟成这首怨曲向君弹唱,不觉心凄弦也断。

注释

(1)金陵:古邑名,今南京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2)长安少年:西汉武帝时,多选良家少年宿卫建章宫,这些人便有“羽林少年”、“长安少年”等称呼。

(3)何处天边:指远在天边的故乡。

(4)胡尘:泛指中原与北方及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战事。

(5)尽:指战事平息。

(6)汉月何时更圆:以月圆表示对夫妻团聚的渴望。

(7)此曲:指这首《怨歌行》曲。

(8)断弦:弦断。“心随断弦”指心随断弦而碎,表示悲痛到了极点。

全文拼音版

yuànxíng
jiāzhùjīnlíngxiànqiánjiàchángānshàonián
huítóuwàngxiānglèiluòzhīchùtiānbiān
chényīngjìnhànyuèshígèngyuán
wèijūnnéngjuéxīnsuíduànxián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丽。梁元帝时任右将军、散骑侍郎、封武康县侯,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于北方,因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隐晦的缺点,但总的来说,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著有《庾子山集》。

庾信的诗

相关推荐

怨歌行

〔两汉〕曹植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怨歌行

〔两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魏晋〕陶渊明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黾勉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怨郎诗

〔两汉〕卓文君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明代〕冯小青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怨情

〔唐代〕李白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

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

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

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