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作者重游江南时所作,通过怀想古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闲游放浪之情。全诗诗意跳跃穿梭,富于变幻,蕴含着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
润州二首
【其一】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其二】
谢眺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润州二首》这两首诗是杜牧游览江南再次到润州(今江苏镇江)时所写的。
翻译注释
翻译
其一
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
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
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
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
其二
谢眺诗中赞美此处是最好的美丽地方,夫差传记里说是他训练穿犀牛皮铠甲的水军的地方。
城高如铁桶横列劲弩硬弓,绿柳浓暗女子在红楼中做着巫山云雨的约会梦。
雕画的号角声顺着南风飘向江北,月下也常听有隐士在此唱着钓鱼歌。
扬州驾骑车马的人回头到镇江一试旅游,我将不吝啬千两黄金借给您。
注释
(1)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
(2)句吴:即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句:一作“向”。
(3)向吴亭:在丹阳县南面。
(4)放歌:放声歌唱。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马:一作“鸟”。
(6)旷达: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
(7)可怜:可爱,可羡慕。
(8)风流: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9)桓伊:东晋将领、名士,早年月下遇王懿之为他吹笛。
(10)一笛:指一支笛的声音。唐沈彬《金陵》诗之二:“一笛月明何处酒?满城秋色几家砧。”
(11)出塞:曲名,曲调哀愁。
(12)谢朓:南朝齐文学家。
(13)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
(14)水犀军:披水犀甲的水军。
(15)铁瓮: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
(16)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后汉书·冯衍传下》:“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
(17)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18)钓歌:渔歌。渔人所唱的歌。唐王勃《长柳》诗:“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19)扬州:今属江苏。
(20)尘土:指尘世;尘事。
(21)千金:极言钱财多。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润州听暮角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润州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濛濛细雨中。
踏莎行·润玉笼绡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南歌子·别润守许仲涂
欲执河梁手,还升月旦堂。酒阑人散月侵廊,北客明朝归去、雁南翔。
窈窕高明玉,风流郑季庄。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题润州多景楼
金山焦山相对起,挹尽东流大江水。
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淮南数千里。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
君不见王勃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为谪仙。
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台上望长安。
我今四海行将遍,东历苏杭西汉沔。
第一江山最上头,天下无人独登览。
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
安得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
夜泊润州江口
秋江欲起白头波,贾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
世上蓬莱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坐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