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春

〔唐代〕李商隐

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

笑处如临镜,窥时不隐墙。

敢言西子短,谁觉宓妃长。

珠玉终相类,同名作夜光。

作品简介

《判春》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可能表达了苛求得到皇室任用而又不得之情,或者表达了对损人利己的人的一种批判。

翻译注释

翻译

桃树挨着李树,在露井上占据着美好的春光。

桃李花开的地方就像对着镜子一样,窥探着人们毫不隐藏。

要是敢说西子长得矮的话,就没人会觉得宓妃长得高了。

就像明珠与明玉一样都被称作夜光珠。

注释

(1)判春:“判春”的意思应该为欣赏春天,而不是评判春天,且李商隐通篇未表明评判之意。判:评判。

(2)笑:指花开。

全文拼音版

pànchūn
táojǐngshàngzhànniánfāng
xiàochùlínjìngkuīshíyǐnqiáng
gǎnyán西ziduǎnshuíjuéfēizhǎng
zhūzhōngxiānglèitóngmíngzuòguāng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霁雪

〔唐代〕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先秦〕佚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纸鸢

〔宋代〕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寄生草·间别

〔元代〕查德卿

姻缘簿剪做鞋样,比翼鸟搏了翅翰,火烧残连理枝成炭,针签瞎比目鱼儿眼,手揉碎并头莲花瓣,掷金钗攧断凤凰头,绕池塘挼碎鸳鸯弹。

池上二绝

〔唐代〕白居易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