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宋代〕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作品简介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是北宋毛滂创作的一首咏物词,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词人孤高志趣。该词托物言志,采用比喻、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梅花不畏严寒的赞美,寄托着词人不同流俗的志趣。

创作背景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此词为作者某年十一月三十日见雪而作。毛滂醉心文学,性爱丘山。从政的五十多年,正是北宋政坛剧烈动荡、反覆、最终走向全面黑暗、腐败以致灭亡的风风雨雨半个世纪。毛滂的仕宦生涯也深深笼罩在党争的巨大阴影下,并饱受其殃害,它清晰地折射出北宋特殊政治文化的时代色彩。

翻译注释

翻译

蝴蝶刚刚翻过绣帘,万千玉女一齐舒袖起舞。落花片片,飞絮蒙蒙,总是在回忆灞桥分别后的情形。

浓香深夜时飘入室内的斗帐中,任凭幽深的月光和浓厚的云层覆盖着整个大地。夜晚寒冷,只好躲在温暖的流苏帐中,只是可怜后庭的梅花,被风吹落了许多。

注释

(1)蝴蝶:喻雪片飞舞。

(2)回:指飘飞。

(3)灞桥:用灞桥风雪中有诗思事,唐昭宗宰相郑綮能诗,人问其新作,他回说自己的诗思在灞桥风雪中(见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这里语含双关,灞桥又是唐人折柳饯别之处所,此扣离别之意。

(4)浓香:代指梅花。

(5)漏:即漏箭,为古代宫中计时器具。意夜深。

(6)月深云厚:指积雪。

(7)流苏:帘帐上垂下来的繐子,用彩羽或丝织品制成,起装饰作用。这里泛指帘幕。

全文拼音版

shànglínchūnlìng··shíyuèsānshíjiànxuě
diéchūfānliánxiùwànhuíxiùluòhuāfēiméngméngchángzhuóqiáobiéhòu
nóngxiāngdǒuzhàngyǒnglòurènmǎnyuèshēnyúnhòuhánjìnliúzhǐliánhòutíngméishòu

作者介绍

毛滂(1060—1124),字泽民,江山(今属浙江)人。元祐中,苏轼守杭,毛滂为法曹,颇受器重。元符初,知武康县,改建官舍“尽心堂”,易名“东堂”,狱讼之暇,觞咏自娱其间,因以为号。历官祠部员外郎。政和元年(1111)罢官归里,寄迹仙居寺。后知秀州。《宋史翼》有传。著有《东堂集》十卷。

毛滂的诗

相关推荐

效古赠崔二

〔唐代〕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登华山

〔清代〕袁枚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白日死崖上,黄河生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

龙虎台应制

〔元代〕马祖常

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

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

两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即日

〔唐代〕李商隐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绝命辞

〔两汉〕息夫躬

玄云泱郁将安归兮,鹰隼横厉鸾徘徊兮。

矰若浮猋动则机兮,丛棘栈栈曷可栖兮。

发忠忘身自绕罔兮,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涕泣兮萑兰,心结愲兮伤肝。

虹蜺曜兮日微,孽杳冥兮未开。

痛入天兮鸣謼,冤际绝兮谁语?

仰天光兮自列,招上帝兮我察。

秋风为我唫,浮云为我阴。

嗟若是兮欲何留,抚神龙兮揽其须。

游旷迥兮反亡期,雄失据兮世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