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黄莺儿

〔唐代〕郑愔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作品简介

《咏黄莺儿》是唐代诗人郑愔所写的一首咏物诗。莺啼而花开,黄莺自古以来被视为春天的使者,人们从她的身上既听到了春的声息,但也经常预感到春天匆匆离去的脚步声,因此,作为一种意象,黄莺经常寄寓着人们对于春天的悲喜之情。此涛的立意却不同寻常.“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二句移情于物,以莺喻人,从而揭示人世的沉浮,微露乞人援引之意。

创作背景

《咏黄莺儿》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八岁那年的夏天,郑愔跟着父母亲和几个客人在郊外的柳林中散步,看到一只刚出窠的小黄莺一边咿呀叫着,一边费力地飞翔着,刚飞到柳枝上,还没站稳风吹枝动就掉了下来。这样反复了几次,才勉强在一处低杈站住。一个客人看了一会儿,便回过头对他说:“你就按眼前的情景吟一首诗,怎么样?”郑愔说:“可以”。稍一思索,便吟了出来。该诗作者有争议,一说是郑愔,一说是孙外玄。

翻译注释

翻译

想要唱一曲婉转的歌,嗓子却还有些青涩;想高飞而羽毛还未换齐。

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不借助强劲的风,又怎么能飞到高处呢。

注释

(1)涩:不平滑,此处说声音干涩。

(2)羽未调:未换羽毛。

(3)高风:强劲的风。这里指仕途上得到提携。

(4)借便:得便,得到方便的机会。

(5)迁乔:乔迁,迁到更好的地方。

全文拼音版

yǒnghuángyīngér
zhuǎnshēngyóujiāngfēiwèitiáo
gāofēngjiè便biànchùqiānqiáo

作者介绍

郑愔(?— 710),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九首,编一卷,其中以《塞外》三首较好。事迹散见于《旧唐书》卷七《中宗纪》、卷五十一《韦庶人传》、卷八十六《庶人重福传》及《唐诗纪事》卷十一。

相关推荐

咏美人春游

〔南北朝〕江淹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

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

咏苎萝山

〔唐代〕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咏画障

〔唐代〕上官仪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咏同心芙蓉

〔隋代〕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咏怀八十二首·其二

〔魏晋〕阮籍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咏石牛

〔唐代〕李白

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数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

芳草齐眉难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