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北

〔南北朝〕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作品简介

《渡河北》是南北朝北周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二句写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乡之情;次二句一转至现实的北方黄河之景;五、六两句进一步写“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迷茫怅惘、恍惚痛苦的情形。全诗层层深入,写情真切,笼罩着慷慨悲凉的气氛,颇具苍劲、雄健的风格。

创作背景

王褒出生于江东望族,所谓世胄名家、累代宰辅,他仕梁历侍中,尚书左仆射,梁武帝萧衍喜其才艺,遂以弟鄙阳王恢之女妻之,宠遇优隆,梁亡之际聘魏被留,后仕北周,亦深得宇文氏任重,授平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一时宠右朝班。但尽管如此,那羁旅之痛,故园之思却常常萦系心头,总也难以释然。《渡河北》这首诗当为作者仕周时所作,叙写他渡黄河北上,路途的一些见闻感受,并不仅为一般的记行之章,而是于景光风物的描述间,寄寓着很深的慨叹。

翻译注释

翻译

渡过黄河,看到风吹叶落,便想到《楚辞》中的洞庭湖水。

到了常山代郡一带,黄河沿岸修筑着很多堡垒。

听到北方的音乐,令人心伤,听到陇头的歌曲,令人肠断。

傍晚的时候,面对着远行的马,迷失在山的拐处。

注释

(1)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即秋风吹起,木叶飘落,如此情景,犹如南方故国。

(2)常山:关名,位干今河北唐县西北。

(3)代郡:位于今河北蔚县东北。

(4)亭障:亦作“亭鄣”,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

(5)异方乐:即异域的音乐。

(6)陇头歌: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

(7)临:面对。

(8)征马:远行的马,或说指战马。

(9)失道:迷路。

(10)山阿:山的拐弯处。

全文拼音版

běi
qiūfēngchuīháidòngtíng
chángshānlíndàijùntíngzhàngràohuáng
xīnbēifāngyuèchángduànlǒngtóu
línzhēngshīdàoběishānē

作者介绍

王褒(513—576),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宰相王导之后(第三子王洽一脉),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梁时官至吏部尚书,有文名。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西魏军陷江陵,随元帝出降长安。与庾信等皆以文才博得北朝器重。

王褒的诗

相关推荐

渡河到清河作

〔唐代〕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宋代〕吴文英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渡江大风

〔清代〕袁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鸣窗有声。

金焦知客至,出郭相远迎。

渡青草湖

〔南北朝〕阴铿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渡扬子江

〔唐代〕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渡江

〔明代〕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宋代〕周邦彦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渡江

〔宋代〕陈与义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

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

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

渡扬子江

〔唐代〕孟浩然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