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元代〕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蹋翠裀。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废天公万斛春。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牡丹的富贵气质风流绝代,百花都低头向她致敬。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蹋翠裀。

雕花的栏杆、锦绣的帷帐环绕着红玉般的花朵,像云霞般的衣裳轻轻踏在翠绿的茵毯上。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它的芳香能盖过世间一切,人间没有哪种颜色能与之媲美。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废天公万斛春。

这样的名花本就难以栽培,大概要耗尽老天爷万斛的春光才能养成吧!

注释

(1)拔等伦:超越同辈,独一无二。

(2)芳尘:指牡丹散落的芬芳花瓣,象征其高贵气质。

(3)红玉:比喻牡丹花瓣如红宝石般晶莹美丽。

(4)翠裀:翠绿的草地,像地毯一样衬托牡丹。

(5)盖世:压倒世间一切。

(6)无色可为邻:没有能与之并列的颜色,形容牡丹艳冠群芳。

(7)合:应该、大概。

(8)万斛春:极言耗费的春光之多(斛是古代计量单位)。

牡丹拼音版

dān
guìfēngliúděnglúnbǎihuāshǒubàifāngchén
huàlánxiùwéihóngyúnjǐnxiáshangcuìyīn
tiānshàngyǒuxiāngnénggàishìguózhōngwèilín
mínghuānánpéizhífèitiāngōngwànchūn

作品简介

《牡丹》是元代诗人李孝光的一首咏物七言律诗。此诗以牡丹为吟咏对象,极尽赞美之辞,刻画其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风姿。首联“富贵风流拔等伦”直接点明牡丹的超凡地位;颔联以“画栏绣幄”“云锦霞裳”比喻其华丽盛放之态;颈联“天上有香能盖世”进一步夸张其香色无双;尾联则感慨牡丹之珍贵,需天公倾尽春光方能育成。全诗语言富丽,想象瑰奇,展现了元代咏物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

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少博学,隐居雁荡山五峰下,授徒讲学。至正四年应召入京,授著作郎,官至文林郎、秘书监丞。其文取法秦汉,诗风古朴雄健,力矫宋末萎靡之风,为元代“文章四大家”之一。有《五峰集》传世。李孝光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牡丹

〔唐代〕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

〔唐代〕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赏牡丹

〔唐代〕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戏题牡丹

〔唐代〕韩愈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牡丹

〔唐代〕罗隐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牡丹花

〔唐代〕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