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边草》是唐代文学家戴叔伦的词作,词的前三句以咏草起兴,点明边地环境,又以“草尽”喻“兵老”,设喻新颖。以下两对句依旧写景,以“雪晴”、“月明”衬托戍卒的乡思。末句摹声,写胡笳声传人戍卒耳中后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愁绝”二字为词眼,将戍卒戍边的愁苦之情和盘托出。这首词以比兴手法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将荒凉苦寒的边疆、戍边士兵无穷的愁怨寄于广漠夜空的凄凉胡笳声中,揭示了中唐边防吃紧的现实和民间以戍边为苦的社会心理。《调笑令》原来是酒席上的酒令,作者用它来写边事,开了边塞词的先声。
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调笑令·边草》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朝时期,政府在边地设立都护府,管理边地事务。很多士兵驻扎在边地,边地战事不断,士兵生活悲苦。这首词是作者为了表达边塞士兵渴望回归故乡的愿望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野草枯尽时。戍边的兵士已老。山南山北雪后放晴,千里万里处处月明。明月啊,明月!远处传来胡笳一声,令人肠断欲绝。
注释
(1)边草:边塞之草。此草秋天干枯变白,为牛马所食。
(2)尽:死。
(3)雪晴:下过大雪后放晴。
(4)月明:月色皎洁。
(5)绝:极,很,表示事物程度的副词。
全文拼音版
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作者介绍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唐代诗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其诗题材广泛,风格清丽深婉,尤擅五言,边塞诗雄浑,田园诗淡远。代表作《女耕田行》反映民间疾苦,《塞上曲》展现戍边豪情。诗论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对后世意境理论有重要影响。《全唐诗》存其诗近三百首,是中唐时期重要诗人,与韦应物并称,体现了由盛唐向中唐诗风的过渡。
戴叔伦的诗
相关推荐
调笑令·其四
风细,风细,纸窗又添寒意。关河雨雪靡靡。辛苦长征未归。归未,归未,折得梅花谁寄。
调笑令·回前调
恋婉。西楼燕。见面露娇香吹去声远。
径满落花幽梦断。晚送啼莺交唤。
惯短愁宵春过半。卷罢垂帘病懒。
调笑令·相见
相见。青阳店。卖扇留郎兼卖簟。扇中描得桃花面。
簟擘桃枝如线。载归付与香儿看。销夏荷亭方便。
调笑令·净友莲
净友。如妆就。折得清香来满手。一溪湛湛无尘垢。
白羽轻摇晴昼。远公保社今何有。怅望东林搔首。
调笑令·清友梅
清友。群芳右。万缟纷披兹独秀。天寒月薄黄昏后。
缟袂亭亭招手。故山千树连云岫。借问如今安否。
调笑令·莲叶
莲叶。莲叶。掩映画裙金蝶。宿花两两鵁鶄。
秋水南塘镜明。明镜。明镜。照见玉钗双鬓。
调笑词·其四
泥滑。泥滑。道上间关车辖。凄凄切切低飞。
正是行人远归。归远。归远。只恐山头日晚。
调笑转踏·其五
春艳。桃花脸。笑倚银屏施宝靥。良人少有平戎胆。
归路光生弓剑。青楼春永香帏掩。独把韶华都佔。
调笑二首·其一
愁老。惜生小。簇簇秾妆珠翠绕。黄金压扁云鬟悄。
行步衣香风袅。绣裙百裥双花鸟。帘外海棠开了。
调笑词·其三
精卫。精卫。沧海填来几岁。飞来飞去翩翩。
但见洪涛碧烟。烟碧。烟碧。愁杀孤飞短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