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代〕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作品简介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点题,同时渲染物象,将整首词的意思说尽;下片却又生出人生之“春”也已过去的感慨,把词意引向高远。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意味,表达了词人内心忧愁的情感。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暮春。是时,东坡61岁,在惠州贬所宴饮州守詹范时,有感于仕途之变,便作下了《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纵然还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无法免去。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

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美丽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楼边。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

注释

(1)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

(2)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

(3)榆荚:榆树果实,初春时先于叶生,状似钱而小,暮春时飘落。此句指雨打榆荚零落。

(4)柳花球:柳絮染尘成球。此句指风吹絮球翻滚。

(5)使君:惠州知州詹范。作者在《与徐得之》中称“詹使君,仁厚君子也,极蒙他照管”。按作者时年六十岁,又据其《和陶贫士七首》之六: “老詹亦白发,相对垂霜逢。”可知此句为实写。

(6)合江楼:作者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全文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huìzhōugǎiqiányùn
jiǔshíchūndōuguòliǎotānmángchùzhuīyóusānfēnchūnfēnchóufānjiázhènfēngzhuǎnliǔhuāqiú
使shǐjūnjiēbáishǒuxiūkuāshàoniánfēngliújiārénxiéjiānglóushuǐguāngdōuyǎnjìngshānzǒngméichóu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柳絮

〔清代〕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五代〕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临江仙·西湖春泛

〔宋代〕赵溍

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好风二十四花期。骄骢穿柳去,文艗挟春飞。

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雾霏霏,闲情不受酒禁持。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时。

临江仙·离果州作

〔宋代〕陆游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宋代〕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