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坐且莫喧

〔两汉〕佚名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以松柏,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聨。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朱火然其中,青烟飏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欢。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作品简介

《四坐且莫喧》是汉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载于《玉台新咏》。此诗致力于描摹香炉的形状、表面雕镂的花纹乃至其中香料的燃烧形态,最后宕开一笔,言香炉之香虽好,却难久聚,终不如蕙草之香天然浑成,感叹人生,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全诗采用迂回曲折、托物言志的手法,寄托诗人重质朴而厌雕琢的审美态度,颇得汉大赋以铺陈为手段、以讽劝为旨归的精髓。

创作背景

《四坐且莫喧》这是一首产生于汉末的咏物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余冠英认为,此诗属于所谓劝世诗,意在讽谕世人,追求浮名,虽得称誉,而为时不久,徒耗精力。诗作者有此感触,当与其社会经历有关。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座各位暂且不要喧哗,希望听我来唱一段。

请让我说说铜香炉,它高大的样子像南山。

上端像伸出的松柏枝,下端有根盘踞在铜盘。

炉身雕刻的图纹各不相同,玲珑透明彼此相连。

谁能做出这样的器具,除了鲁班还是鲁班。

红火在炉中燃起,青烟从炉中飘散。

香烟随风飘进各人怀中,在座的人没有谁不赞叹。

可惜香风难以久留,白白让蕙草被摧残。

注释

(1)四坐:即四座。

(2)一言:一番话。

(3)铜炉器:铜制的香炉。

(4)崔嵬象南山:谓香炉上部烟气蒸腾,仿佛云雾中的巍巍终南山。崔嵬:高耸的样子。象:同“像”。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

(5)上枝以松柏,下根据铜盘:香炉表面雕镂的花纹向上伸展,好似松柏的枝叶,花纹下部如同松柏的根一般盘踞在香炉之下的铜盘。据:依仗。

(6)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聨:香炉上雕刻的花纹各不相同,交错分明地连在一起。雕文:雕刻的花纹。离娄:雕镂的花纹交错分明的样子。

(7)公输与鲁班:春秋时期鲁国有巧匠名公输班,“公输”与“鲁班”实指一人,用在这里极力夸赞香炉的工巧。

(8)朱火然其中:红色的火在香炉中燃烧。朱火,红色的火焰。然,同“燃”。

(9)飏:因风扬起。

(10)从风:随风。

(11)欢:一作“叹”。

(12)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香炉产生的香气难以长久停留,白白地毁掉了一些蕙草。古人有以蕙草炼制香膏以供香炉燃烧者。三国魏张揖《广雅》:“蕙草,绿叶紫华,魏武帝以为香烧之。”

全文拼音版

zuòqiěxuān
zuòqiěxuānyuàntīngyán
qǐngshuōtóngcuīwéixiàngnánshān
shàngzhīsōngbǎixiàgēntóngpán
diāowénlèilóuxiānglian
shuínéngwèigōngshūbān
zhūhuǒránzhōngqīngyānyángjiān
cóngfēngjūn怀huáizuòhuān
xiāngfēngnánjiǔkōnglìnghuìcǎocán

相关推荐

四块玉·恬退

〔元代〕马致远

【其一】

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其二】

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其三】

翠竹边,青松侧,竹影松声两茅斋。太平幸得闲身在。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

【其四】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四言诗·祭母文

〔近代〕毛泽东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四时读书乐·其四

〔宋代〕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