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洛阳有个叫申屠敦的平民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
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成后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把这个鼎埋藏在其中几年。泥土和药水一起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
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那权贵把它当成珍宝,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它的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
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
申屠敦心中忿忿不平,多次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如今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足够用来改变是非(颠倒是非)了。”
龙门子听了笑着说:“申屠敦怎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啊?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注释
(1)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2)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后演变为工艺品。
(3)云螭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
(4)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文,通“纹”。
(5)焉:想、指代汉鼎。
(6)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
(7)贵人宝之:宝,以......为宝。
(8)辨数:多次争辩。辨,通“辩”。
(9)折辱:挖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