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高参军还京》是唐代诗人卢照邻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宦游四川期间所作,诗中抒写了送高参军的离情别绪,流露了对友人路远艰难的担心和别后的思念之情。景凄词切,情真而思深。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宦游四川期间所作,诗中抒写了送高参军的离情别绪,流露了对友人路远艰难的担心和别后的思念之情。景凄词切,情真而思深。
翻译注释
翻译
京城洛阳的风尘已远在天边,褒斜道的烟霞雾露格外幽深。
你向北游历显得智慧超群,我向南飞去却像异乡的飞禽。
离别的路上琴声渐渐断绝,秋天的山林中猿猴鸟儿哀鸣。
一旦错过了在青岩共饮美酒,我只能徒然地向往那白云深处的心境。
注释
(1)梓州:州名,因梓潼水为名,旧治在四川三台县。高参军,生平不详。
(2)参军:谓参谋军事。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
(3)京洛:洛阳的别称。
(4)风尘:风与尘,喻旅途辛苦。
(5)褒斜:即褒斜道,古道路名。
(6)青岩酌:青山饯行。
(7)白云心:谓思念之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卢照邻的诗
相关推荐
送人赴安西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送隐者一绝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送李亿东归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燕歌已有馀声。
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送征衣·过韶阳
过韶阳。璇枢电绕,华渚虹流,运应千载会昌。罄环宇、荐殊祥。吾皇。诞弥月,瑶图缵庆,玉叶腾芳。并景贶、三灵眷祐,挺英哲、掩前王。遇年年、嘉节清和,颁率土称觞。
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彤庭舜张大乐,禹会群方。鹓行。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竟就日、瞻云献寿,指南山、等无疆。愿巍巍、宝历鸿基,齐天地遥长。
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
世味知公最饱谙,百年清德亦何惭。
柏台藩省官非左,江汉滇池道益南。
绝域烟花怜我远,今宵风月好谁谈。
交游若问居夷事,为说山泉颇自堪。
送秦中诸人引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送郄昂谪巴中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予若洞庭叶, 随波送逐臣。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