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湖道中

〔清代〕张问陶

风迥五两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作品简介

《阳湖道中》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诗人写阳春三月,泛舟水上,轻快划桨,后两句写水边两岸上风景独秀,桃红柳绿,大好风光。全诗色彩鲜明,动静相宜。这首诗写出了清中期人民生活之平静、社会之稳定,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坐船赏景的舒适快意。

创作背景

张问陶是清代中叶性灵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善言情理,工于写景,颇能在前人之外另辟新境。《阳湖道中》这首诗是他嘉庆十八年(1813)春经过阳湖时所见沿途风景有感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风向转动有五两时当是三月时节,双桨滑动水平拖动河中的清水水中有天空映照显得是那么的蓝。

这个月份的桃花应该占到了百分,但是杨柳却有千分的广阔,杨柳翠绿中夹杂着粉红妖娆的桃花点缀着江南的这幅美好的画面。

注释

(1)迥:动词,指风转动“五两”。

(2)五两:即侯风羽,一种古测风仪,以鸡毛五两系于竿顶,用以观察风力、风向的变化。

(3)月逢三:适逢三月。

(4)冶红妖翠:形容桃红柳绿,颜色十分艳丽。

全文拼音版

yángdàozhōng
fēngjiǒngliǎngyuèféngsānshuāngjiǎngpíngtuōshuǐwèilán
bǎifēntáohuāqiānfēnliǔhóngyāocuìhuàjiāngnán

作者介绍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此外还有老船、宝莲亭主、蜀山老猿、群仙之不欲升天者、药庵退守等别号,散见于书画印章。是清朝乾嘉年间著名诗人、书画家,所为诗专主性灵,独出新意,如神龙变化不可端倪,为清代性灵派中坚。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恃才傲上,强悍不屈,因与上官龃龉,郁郁不自得,仅任上一年零三个月,即称病辞官,侨寓苏州虎丘。一生游历天下,诗作5000余首,现存诗歌3500余首,被誉为“清代蜀中第一才子”。

张问陶的诗

相关推荐

阳春曲·题情

〔元代〕白朴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宋代〕寇凖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阳羡歌·山秀芙蓉

〔宋代〕贺铸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游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佩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洗尽功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