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
将彩线穿着的压岁钱分给孩子们,孩们都开心的拿着自己收起来。
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商量着买爆竹和箫等玩具,压岁钱反而让小儿忙了一夜。
注释
(1)娇儿:对儿女的爱称。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
将彩线穿着的压岁钱分给孩子们,孩们都开心的拿着自己收起来。
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商量着买爆竹和箫等玩具,压岁钱反而让小儿忙了一夜。
(1)娇儿:对儿女的爱称。
《压岁钱》是清代诗人吴曼云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儿童得到压岁钱后的喜悦情态,展现了浓郁的节俗风情与生活意趣。首句“百十钱穿彩线长”形象刻画了压岁钱的形制;次句“分来再枕自收藏”活现了孩童珍视钱财的天真举动;后两句通过“商量爆竹谈箫价”的盘算与“添得娇儿一夜忙”的结句,将小儿得到压岁钱后兴奋难眠、精心筹划的憨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全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生活气息,是古代节令诗中的佳作。
《压岁钱》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创作于清代中期。压岁钱习俗源远流长,最初用意是镇恶驱邪,保佑平安,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寓意吉祥的节令风俗。吴曼云此诗正是这一时期民间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观察儿童获得压岁钱后的表现,生动记录了当时百姓家的年节氛围——孩子们不仅得到穿成串的铜钱作为压岁钱,更开始盘算用这些钱购买爆竹、箫笛等年节玩具,反映了清代民间春节文化的繁荣与世俗生活的乐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