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冬日寒窗前只有梅树孤零零伫立,它总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只可惜那绽放的花朵难以持久,春天一到就已全部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本来要凋谢的总要凋谢,人又何必自寻愁烦?花落花开自有它的时间,蓄积的芬芳只待明年再次开放。
注释
(1)固:本来。
(2)堪:禁受;能。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冬日寒窗前只有梅树孤零零伫立,它总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只可惜那绽放的花朵难以持久,春天一到就已全部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本来要凋谢的总要凋谢,人又何必自寻愁烦?花落花开自有它的时间,蓄积的芬芳只待明年再次开放。
(1)固:本来。
(2)堪:禁受;能。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作者毛泽东,作于1965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这首诗中,以咏梅寄情的比兴手法,悼念了不幸牺牲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同时也激励了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者以及诗人自己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艾地同志原名为Dipa Nusantara Aidit,1923年7月30日出生于印尼的邦加岛,1965年11月22日被苏哈多右派反动军人集团杀害于印尼中爪哇的玻约拉里(Boyolali),时年42岁;他于1950年代起担任印尼共产党总书记,后为印尼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曾数次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及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诗人在《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这首诗中,以咏梅寄情的比兴手法,悼念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同时也激励了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者以及诗人自己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艾地(1923—1965),曾经是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他所领导的印尼共产党在当时的印尼有很大的影响力;连当时的苏加诺总统都于1959年公开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过“民族主义、宗教、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的主张;然而,帝国主义和印尼国内的反动势力却并不甘心;他们在准备推翻苏加诺政权,剿灭印尼共产党。
1965年9月30日,以苏加诺总统警卫部队第三营营长翁东中校为首的一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十载仰高明,一见心相许。来日孤舟西水门,风饱征帆腹。
后夜起相思,明月清江曲。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音书否。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