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近代〕毛泽东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原文翻译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冬日寒窗前只有梅树孤零零伫立,它总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只可惜那绽放的花朵难以持久,春天一到就已全部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本来要凋谢的总要凋谢,人又何必自寻愁烦?花落花开自有它的时间,蓄积的芬芳只待明年再次开放。

注释

(1)固:本来。

(2)堪:禁受;能。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拼音版

suàn··dàoguógòngchǎnzhǔzhànshìàitóngzhì
shūzhīhánchuāngxiàozàibǎihuāqiánnàixiàoróngnánwéijiǔchūnláifǎndiāocán
cánkāncánxúnfánhuāluòyǒuhuākāifāngdàiláinián

作品简介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作者毛泽东,作于1965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这首诗中,以咏梅寄情的比兴手法,悼念了不幸牺牲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同时也激励了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者以及诗人自己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艾地同志原名为Dipa Nusantara Aidit,1923年7月30日出生于印尼的邦加岛,1965年11月22日被苏哈多右派反动军人集团杀害于印尼中爪哇的玻约拉里(Boyolali),时年42岁;他于1950年代起担任印尼共产党总书记,后为印尼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曾数次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及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创作背景

诗人在《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这首诗中,以咏梅寄情的比兴手法,悼念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同时也激励了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者以及诗人自己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艾地(1923—1965),曾经是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他所领导的印尼共产党在当时的印尼有很大的影响力;连当时的苏加诺总统都于1959年公开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过“民族主义、宗教、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的主张;然而,帝国主义和印尼国内的反动势力却并不甘心;他们在准备推翻苏加诺政权,剿灭印尼共产党。

1965年9月30日,以苏加诺总统警卫部队第三营营长翁东中校为首的一

相关诗文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宋代〕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