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斋坐雨》是清代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湖斋雨景,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意境幽深淡远的“南堂水墨画”,抒写了晚年恬淡闲适的心境和情趣。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景色;后四句叙写诗人在湖斋收到远方来信的情景。全诗浑成一气,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意境幽美,风格隽永。
湖斋坐雨
隐几青山时有无,卷帘终日对跳珠。
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
剥啄惟应书远至,宫商不断鸟相呼。
欲传归客沉冥意,写寄南堂水墨图。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陈曾寿移居杭州,傍南湖而筑室,室中悬挂元代画家吴镇所写的《苍虬图》,故名其所居为“苍虬阁”。《湖斋坐雨》此诗即民国八年(1919年)诗人于苍虬阁中作,写阁中观雨。
翻译注释
翻译
远处雨雾中青山时隐时现,近处湖面上、荷盖上终日崩跳着晶莹的雨珠。
雨中的瀑声穿过茂密的竹林,传至深斋,响在枕边。雨气的催逼之下湖面处处是花香。
似乎听到敲门声应该是远方的朋友有书信到,一时间琴声不断百鸟相呼应。
打算通过即将回程的送信人向朋友传递我隐居湖斋的心境,画一幅“南堂水墨图”让他带过去。
注释
(1)湖斋:临湖构筑的书斋。诗人晚年在杭州小南湖筑室终老,湖斋即指此。
(2)坐雨:即观雨。
(3)隐几:凭着几案。
(4)跳珠:比喻雨。
(5)湖:指杭州南湖。
(6)剥啄:象声词,这里指敲门声。
(7)书远至:从远方寄来书信。
(8)宫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第二音级,后借指乐曲。这里形容动听的鸟鸣声。
(9)沉冥:深沉玄默。
(10)写:画南堂,湖斋的名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陈曾寿的诗
相关推荐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湖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湖亭望水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阎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湖州作
野艇间撑处,湖天景亦微。
春波无限绿,白鸟自由飞。
柳色浓垂岸,山光冷照衣。
时携一壶酒,恋到晚凉归。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州竹枝词
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湖居杂兴八首·其五
雨后林塘夏亦秋,一葫芦酒在船头。
醉来深入荷花去,卧看青天飞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