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道中书所见

〔金代〕元好问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作品简介

《雁门道中书所见》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记述了诗人雁门途中所见,写出元朝统治下,兵役繁急,剥削惨重,官吏贪残,法令严酷,北方人民呼天不应,走投无路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憎恨。全诗描写具体,语言苍劲,有高度的真实性和概括力。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三年(1241),诗人北游应州(今山西应县)等地,归途中过雁门关,看到人民在蒙古人的野蛮统治下,生活悲惨,愁绝无助,不由得心情沉重,写下了《雁门道中书所见》这首诗歌。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在金城停留了十天,城里照旧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

出金城城门一看人民的生活,凄惨得使人满怀愁苦。

去年夏秋两季是大旱,七月才吐出一点禾穗。

自从蒙古军开来,一夜工夫就村舍变废墟,农田成荒土。

官府征兵急如星火,追逼租税严刑鞭打。

野蛮的统治残酷的法令正像网罗高悬,安乐的地方果真在哪里?

蚕食禾苗的害虫无数,择肉而食的吃人野兽也不只是老虎。

呼天天不应,用诗歌讽刺时政去感化讽喻统治者又有什么用?

衣着单薄的那些人,为买粮去远走南路诸府。

尽一身力量只谋求一饱,难道是乐意去远道做商贩?

雁门道路弯弯曲曲,雪掩涧深又险又阻。

路上遇到那赶着牛车往外地买粮的人,人和牛在雁门山岭深雪中艰难行走是多么的辛苦!

注释

(1)金城:应州属县,在今山西应县。

(2)旬浃:整十天。浃,本为遍、透之意。古以干支记日,自甲日至癸日共十日,周而复始,因而称一旬为“浃日”,又称“浃旬”。

(3)兀兀:昏昏沉沉的样子。

(4)出门:出金城城门。

(5)民风:民间习俗,人民的生活情况。

(6)黍穟:谷穗。穟,通“穗”,禾科植物聚生的花实。

(7)一昔:一夜。昔,通“夕”。

(8)营幕:军队的帐篷。这里指张柔等率领的侵宋蒙古兵。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二年(1240)秋,下令攻宋。张柔等率兵越雁门关南下,沿途虏掠,并肆意践踏农田,以致该年颗粒无收。

(9)但:只,仅。

(10)调度:征调赋税。

(11)急星火:急于星火,比星火还紧急。

(12)逋负:拖欠赋税。

(13)捶楚:用木杖或木板打,指杖刑。

(14)网罗:本指捕鱼和捕鸟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捆缚压迫人民的各种制度。

(15)乐国:意同乐土,安乐的地方。

(16)果:副词,究竟。

(17)百螣:形容食禾苗的害虫种类众多。螣,同“蟘(tè)”,食苗叶的害虫。这里用来比喻残害人民的蒙古统治者。

(18)择肉:择人而食。择,择取,掠取。

(19)感讽:用诗歌讽刺时政,希望以之感动统治者,称为感讽。

(20)何补:无补于事。

(21)谁子:就是谁的意思。子,尾词。

(22)贩籴:贩卖粮食。籴,买进粮食,与“粜(tiào)”相对。

(23)就:前往,去到。

(24)南府:指雁门南方的州府,如太原等。

(25)倾身:竭尽全身力气。

(26)营:谋求。

(27)服贾:从事商业买卖。

(28)盘盘:曲折回环的样子。

(29)以阻:以:连词,同“而”。阻:险阻。

(30)逢驱车:指遇到那些赶着牛车往外地买粮的人。

(31)一何:多么,何等。

全文拼音版

yànméndàozhōngshūsuǒjiàn
jīnchéngliúxúnjiāzuì
chūménlǎnmínfēngcǎncǎnchóufèi
niánxiàqiūhànyuèshǔsuì
yíngláitiānmíngdànpíng
diàoxīnghuǒchuíchǔ
wǎngluófānggāoxuánguóguǒsuǒ
shíyǒubǎiròufēi
tiāntiānwéngǎnfěng
dānzhěshuízifànjiùnán
qīngshēnyíngbǎoyuǎn
pánpányànméndàoxuějiànshēn
bànlǐngféngchērénniú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

〔元代〕刘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

雁荡宝冠寺

〔宋代〕赵师秀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

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

荡阴当绝顶,一雁未曾闻。

雁门太守行

〔南北朝〕褚翔

三月杨花合,四月麦秋初。

幽州寒食罢,郑国采桑疏。

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

去岁无霜雪,今年有闰余。

月如弦上弩,星类水中鱼。

戎车攻日逐,燕骑荡康居。

大宛归善马,小月送降书。

寄语闺中妾,忽怨寒床虚。

雁门胡人歌

〔唐代〕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

〔元代〕高克礼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

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元代〕张养浩

去来山更佳,去去山如画,山因去晦明,去共山高下。

倚仗立去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去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去山也爱咱。

雁儿落过得胜令·忆别

〔元代〕乔吉

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清江天水笺,白雁云烟字。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寻思,谈笑十年事;嗟咨,风流两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