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唐代〕李商隐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仙舟尚惜乖双美,彩服何由得尽同。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作品简介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言杨氏乃望族,戎、戴兄弟才华横溢,志向远大;颔联言二人的家学渊源深厚,科名之盛;颈联交代标题中涉及的三人及相互关系;尾联想象杨戎到来之后一片和乐的场景。全诗语言凝练,格调高雅,有魏晋遗风。

创作背景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根据题目的意思,此诗为李商隐与岳父王茂元一起欢送前杨戴秀才离泾原幕、并招杨戎正字入幕时唱和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潼关地区连接着古代弘农郡,志向远大的大雁和鸿鹄从万里高空飞过。

科场登第摘得桂冠又正当政治清明的时代,这样家中三代任藏书台等文职,清正家风得以传承。

太原公尚自可惜未能兼顾双美,彩服娱亲尽孝之事又何必苛求人人相同。

谁害怕陆云有大笑的毛病?太原公的美髭最终类似西晋的张华。

注释

(1)太原公:即王茂元。太原是其郡望。《新唐书·杨敬之传》:“文宗尚儒术,以宰相郑覃兼国子祭酒,俄以敬之代,未几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时号杨家三喜。”题称“前杨秀才戴”,则戴时已登第,尚未授官,时将离泾原幕,故作诗送之,兼招其兄秘书省正字杨戎入幕。

(2)正字:朝廷中刊正文字,校正典籍的小官。

(3)古弘农:汉弘农郡,这里指其郡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北),与潼关相距不远。弘农为杨氏族望。

(4)雁与鸿:喻杨戎、杨戴兄弟。

(5)桂树一枝:用郤诜事。喻杨戴科举登第。

(6)白日:犹清时。

(7)芸香:书香。杨戎祖父杨凌最善文,大历中擢进士第,父敬之,元和初擢进士第。其《华山赋》士林一时传布。见《新唐书·杨凭传》。

(8)仙舟:《后汉书·郭泰传》:“林宗(郭泰)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9)乖双美:谓戎、戴兄弟未得同为王茂元宾客。

(10)彩服:此句用老莱子彩服娱亲事。

(11)士龙:西晋陆云的字。《晋书》本传:“与兄机齐名。……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不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张华曾为司空,此喻指王茂元。

全文拼音版

fèngtàiyuángōngsòngqiányángxiùcáidàijiānzhāoyángzhèngróng
tóngguānjiēhóngnóngwàngāofēiyàn鸿hóng
guìshùzhīdāngbáiyúnxiāngsāndàiqīngfēng
xiānzhōushàngguāishuāngměicǎiyóujǐntóng
shuídànshìlóngduōxiàoměizhōnglèijìnkōng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唐代〕杜甫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代〕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媿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寮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