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词》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诗人对纺织女工的苦难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与剥削,表现出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诗的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语言平易流畅。尤其结尾四句即景生情,巧设譬喻,通过织妇对蜘蛛悬空结网的叹羡,以人不如虫之感刻画出她们的内心怨苦,语意悲怆动人。
织妇词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朝统治者重织造品,在荆州、扬州、州、成都等地都设专官剥取织户人力物力,监造织作,征收捐税。此诗以江陵为背景,正写出织户所受的痛苦。《织妇词》此诗为元稹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
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
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
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
一般的缫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
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
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注释
(1)三卧:即三眠。蚕自初生至成蛹蜕皮三次,蜕皮时不食不动,故称三眠。四眠后便上簇结茧。
(2)行:将。
(3)蚕神女圣:指嫘(léi)祖,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帝妻子,养蚕治丝的创始人。北周以后被祀为蚕神。这句的意思是说织妇向蚕神祈祷,保佑蚕没有病害,早日出丝。
(4)抽征:提取征收。
(5)官人:指征收丝税的官吏。
(6)官家:古代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7)事:从事。
(8)戎索:戎人之法。戎,古代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索,法度。“事戎索”的意思是以戎人的法度治理戎人,指边境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9)征人:出征的军士。
(10)束:捆扎包裹。
(11)主将:军队的统帅。
(12)勋:功劳。
(13)罗幕:丝织的帷幕。
(14)缫丝:抽茧出丝。
(15)帛犹:帛,丝织物的总称。犹,尚且。
(16)变缉撩机苦难织:这句的意思是说纺织时变换丝线脉理而织成花纹,非常困难。变缉(qī):纺织时变动丝缕。缉,缝织。撩机:拨动织机。苦:极,最。
(17)东家:东邻。
(18)解:能、会。
(19)挑纹:挑花,纺织的专门技术,在织花布或锦缎时,依据花样设计,在经线上用钩针挑成花纹。
(20)袅袅:摇曳的样子。游丝蜘蛛等所吐的丝,因其飘荡空中,故称游丝。
(21)虫豸:泛指禽兽以外的小动物。有脚叫做虫,无脚叫做豸。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元稹的诗
相关推荐
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
织锦裁篇写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
幽欢已散前期远。无憀赖、是而今。密凭归雁寄芳音。恐冷落、旧时心。
满庭芳·促织儿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织妇叹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促织
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
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
织妇辞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闰月七日织女
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
今年七月闰,应得两回归。
促织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