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赴京应试的殷切期望和人生感慨。前十二句通过"惊禽"、"秋扇"等意象,渲染离别的惆怅与孤寂;中段回忆盛唐文治之盛,暗含对当下科举的期许;后十六句描绘科举盛况,以"金榜"、"飞翰"等意象预祝友人高中。全诗结构严谨,用典精当,在送别主题中融入了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思考,展现了刘禹锡作为中唐政治家诗人的独特视角。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
惊禽一辞巢,栖息无少安。
秋扇一离手,流尘蔽霜纨。
故侣不可追,凉风日已寒。
远逢杜陵士,别尽平生欢。
逐客无印绶,楚江多芷兰。
因居暇时游,长铗不复弹。
阅书南轩霁,縆瑟清夜阑。
万境身外寂,一杯腹中宽。
伊昔玄宗朝,冬卿冠鸳鸾。
肃穆升内殿,从容领儒冠。
游夏无措词,阳秋垂不刊。
至今群玉府,学者空纵观。
世人希德门,揭若攀峰峦。
之子尚明训,锵如振琅玕。
一旦西上书,斑衣拂征鞍。
荆台宿暮雨,汉水浮春澜。
君门起天中,多士如星攒。
烟霞覆双阙,抃舞罗千官。
清漏滴铜壶,仙厨下雕槃。
荧煌仰金榜,错落濡飞翰。
古来才杰士,所嗟遭时难。
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惊飞的禽鸟一离巢穴,从此栖息再无片刻安稳。
秋凉的团扇一离人手,尘埃便渐渐蒙住素白绢面。
昔日伴侣已难追寻,凉风一日比一日清寒。
远遇杜陵才士韦君,别去时尝尽平生欢意。
虽为漂泊之客身无官印,楚江却多有芷兰般的高洁草木。
闲居时便趁暇四处游历,不再像冯谖那样弹铗长叹。
南轩雨晴时静心读书,清夜将尽犹鼓瑟遣怀。
身外万千境界皆归寂静,一杯浊酒便能宽解愁肠。
遥想昔日玄宗盛朝,冬卿官员头戴鸳鸾冠饰。
肃穆步入内殿,从容引领儒士群伦。
子游子夏般的贤才亦难置一词,春秋史笔流传不朽。
至今群玉府中藏书虽在,后学只能空自瞻望。
世人都向往德望高门,攀登时如攀越重峦叠嶂。
韦君恪守先圣明训,言行锵然如美玉相击。
一朝西入长安上书言志,身着斑衣拂扫征鞍启程。
曾宿于荆台听暮雨潇潇,也曾见汉水泛春波浩渺。
君门在天中巍峨矗立,众多才士如繁星汇聚。
烟霞笼罩着宫阙双楼,千官齐舞共庆盛事。
铜壶滴漏清响夜以继日,御厨送来雕花食盘。
仰望金榜辉煌夺目,群臣挥毫错落有致。
古来多少才杰之士,可惜常叹生不逢时。
愿你从此一飞冲天,他日相望于青云之巅。
注释
(1)霜纨:洁白精致的细绢。
(2)故侣:以前的友伴。
(3)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4)暇时:空闲的时间。
(5)长铗:长剑。
(6)縆:拧紧(弦)。
(7)鸳鸾:鵷与鸾。皆凤属。
(8)肃穆: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等。
(9)儒冠: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10)游夏: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的并称。两人均为孔子学生,长与文学。
(11)阳秋:孔子所著春秋。
(12)德门:有德之家。
(13)琅玕:似珠玉的美石。
(14)清漏:清晰的滴漏声,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²槃:同“盘”。
(15)荧煌:辉煌。
(16)濡:沾湿,润泽。
(17)飞翰:迅速书写。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送江水曹还远馆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送郑侍御谪闽中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送李太守赴上洛
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沉沉。
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
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送董元达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郑判官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
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送杨秀才游蜀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
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
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
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官是先锋得,才缘挑战须。
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云幕随开府,春城赴上都。
马头金匼匝,驼背锦模糊。
咫尺雪山路,归飞青海隅。
上公犹宠锡,突将且前驱。
汉使黄河远,凉州白麦枯。
因君问消息,好在阮元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