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哀诗李钦叔

〔金代〕元好问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作品简介

《四哀诗李钦叔》是金末元初元好问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国家危亡的局势,外患内乱导致防御如同虚设;颔联写李钦叔异于常人的坚定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颈联转向诗人对亡友李钦叔的赞美与怀念,强调其文学才华及两人深厚的友情;尾联以深情的笔触直接抒发对亡友的哀悼。全诗情感深挚,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友人深切的追忆。

翻译注释

翻译

神州大地沦于敌手,即便是有金汤之固的城池,没有粮食也会祸事不断。

为官者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你却勇于任事,视死如归心系社稷。

你的文采人人都知道,交朋友没有比我跟你更好的。

悲伤的心情泛起不用等山阳笛响,一想起你我的泪水湿透了衣襟。

注释

(1)金汤:形容城池险固。

(2)粟:古泛指谷物。

全文拼音版

āishīqīnshū
chìxiànshénzhōuzuòshěnjīntāngfēihuòqīnxún
dāngguānshìpíngshēngchǐshìguīshèxīn
wéncǎishìrénzhīzizhòngjiāopéngjūnshēn
bēiláidàishānyángtóngqīnlèimǎnjīn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四言诗·祭母文

〔近代〕毛泽东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四块玉·叹世

〔元代〕马致远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四块玉·风情

〔元代〕兰楚芳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

四时读书乐·其四

〔宋代〕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四时读书乐·其二

〔宋代〕翁森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