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魏晋〕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作品简介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写同几位友人共游周家墓柏下的情景,这次游赏处处充满着轻松与欢乐,以至于使诗人完全忘情而酣饮欢歌,表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了悟与超脱。全诗篇幅简短,诗情飘洒豪放,诗调轻盈明快,在艺术上貌似轻快而内含隐忧,具有含蓄深厚的特点。

创作背景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这首诗就内容看,当是陶渊明归田以后的作品。《晋书·隐逸传》载:“(渊明)乃赋《归去来》(辞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征著作郎在晋安帝义熙九年(412),时陶渊明四十九岁,此诗可能作于是年,与《形影神三首》的创作时间相近。陶、周两家为世姻,陶渊明这次所游之地,抑或即周访家墓。

翻译注释

翻译

今日天气多美好,管乐清吹鸣琴弹。

感慨柏下长眠者,人生怎能不为欢?

清歌一曲发新声,新酒使人开笑颜。

未知明日生死事,快意当前且尽欢。

注释

(1)清吹:指管乐器。

(2)鸣弹:指弦乐器。

(3)感:感悟,有感于。

(4)柏下人:指葬在柏树下的墓中人。

(5)安得:怎能。

(6)清歌:清亮的歌声。

(7)散:发出。

(8)绿酒:新酒。刚酿出来的酒呈绿色,故称。

(9)开:启。

(10)芳颜:美好的容颜。指笑逐颜开。

(11)明日事:指将来之事,包括生死之忧。

(12)襟:心怀。

(13)良:甚。

(14)已:语助词。

(15)殚:竭尽。

全文拼音版

zhūréngòngyóuzhōujiābǎixià
jīntiānjiāqīngchuīmíngtán
gǎnbǎixiàrénānwèihuān
qīngsànxīnshēng绿jiǔkāifāngyán
wèizhīmíngshìjīnliángdān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诸官游招隐寺

〔唐代〕王昌龄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诸将五首·其二

〔唐代〕杜甫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诸将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诸将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诸将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诸将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