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
听闻颜真卿遇害,我听说后怎么能承受得起?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颜真卿有苏武的气节,不接受叛镇李希烈的诱降。
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
国家残破(或灭亡)没有家里的来信。已经是秋天了,有大雁往南飞去。
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
(我很愧疚,曾为属吏)同享荣华却不能与颜真卿共同面对叛敌,我对不起将军。
注释
(1)闻说:听说。
(2)那堪:哪能承受。那,古通“哪”,即“哪能”“怎能”“如何能”。
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
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
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
听闻颜真卿遇害,我听说后怎么能承受得起?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颜真卿有苏武的气节,不接受叛镇李希烈的诱降。
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
国家残破(或灭亡)没有家里的来信。已经是秋天了,有大雁往南飞去。
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
(我很愧疚,曾为属吏)同享荣华却不能与颜真卿共同面对叛敌,我对不起将军。
(1)闻说:听说。
(2)那堪:哪能承受。那,古通“哪”,即“哪能”“怎能”“如何能”。
《闻颜尚书陷贼中》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颜真卿忠贞不屈精神的赞颂,以及诗人对家国动荡的悲愤。首联“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以哀痛之笔开篇,写诗人听闻颜真卿(曾任征南将军)遇害的悲痛;颔联“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以苏武持节不屈对比马超的功勋,凸显颜真卿的气节;颈联“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以秋雁南飞象征家国破碎、音信断绝的凄凉;尾联“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表达诗人对未能与颜真卿共赴国难的愧疚与自责。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既是对忠臣的悼念,也是对乱世的控诉。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闻说官军取乞誾,将军旗鼓捷如神。
故知无定河边柳,得共中原雪絮春。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知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声声血泪诉沈冤,啼起巴陵暮雨昏。
只解千山唤行客,谁知身是未归魂。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
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
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
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
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
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
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
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群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
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
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
帝车信回转,河汉复纵横。
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