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春恨》是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晏殊的经典词作,以春景写离愁,抒发了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上阕以"长亭"、"残梦"、"离愁"等意象勾勒离别场景,下阕"无情不似多情苦"直抒胸臆,结句"相思无尽处"将情感推向高潮。全词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特别是"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一联,情景交融,堪称宋词名句。晏殊以含蓄婉转的笔法,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闲雅有情思"的审美趣味。
玉楼春·春恨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晏殊作为北宋太平宰相,其词多写闲愁别绪,《玉楼春·春恨》此词约作于其晚年。虽身居高位,但晏殊历经宦海沉浮,对人生聚散有深刻感悟。词中"年少抛人容易去"既可能指儿女私情,也可能暗含对门生故旧离散的感慨。宋代士大夫常借闺怨题材寄托政治失意,此词将个人生命体验升华为普遍的人生慨叹,体现了北宋前期词"雍容华贵中见深沉"的时代特色。
翻译注释
翻译
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注释
(1)长亭路:送别的路。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2)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3)残梦:未做完的梦。
(4)五更钟:指思念人的时候。
(5)三月雨:指思念人的时候。
(6)一寸:指愁肠。
(7)还:已经。
(8)千万缕:千丝万缕。比喻离恨无穷。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晏殊的诗
相关推荐
玉楼春·春思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玉楼春·皇都今夕知何夕
皇都今夕知何夕。特地风光盈绮陌。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兰灯晓夜色。
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鸩鹭客。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玉楼春·梅花过了仍风雨
梅花过了仍风雨,著意伤春天不许。西园词酒去年同,别是一番惆怅。
一枝照水浑无语,日见花飞随水去。断红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江头一带斜阳树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
空园数日无芳信,恻恻残寒犹未定。柳边丝雨燕归迟,花外小楼帘影静。
凭阑渐觉春光暝,怅望碧天帆去尽。满堤芳草不成归,斜日画桥烟水冷。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