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二首·其一

〔明代〕林光

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

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

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

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

作品简介

《小年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林光创作的一首清新隽永的节令诗。这首诗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明代北京小年(腊月二十三)的民俗风情,同时展现了文人雅士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全诗采用"闹中取静"的独特视角:前两联"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生动再现了民间祭灶的热闹场景,后两联"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则笔锋一转,在喧嚣中独享闲适。诗人通过"柳"与"鸢"的意象,既点出早春将至的物候特征,又暗喻对自由的向往。尾联"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画龙点睛,彰显出明代士大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心态。

该诗艺术特色鲜明:语言平易近人却意蕴深远,将市井风俗与文人雅趣完美融合;"数九晴看柳"等句更开创性地将物候观察融入节令诗创作,为后世民俗诗提供了新范式。作为明代中期节令诗的代表作,它不仅记录了当时北京的小年习俗,更展现了士人阶层在世俗欢庆中保持精神独立的文化品格。

翻译注释

翻译

甲子年的春天悄悄临近腊月,燕京又迎来小年时节。

孩子们欢天喜地祭拜灶神,箫鼓声喧闹震天。

数九寒天里晴日看柳枝发芽,仰望天空羡慕风筝高飞。

我的人生自己主宰,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

注释

(1)甲子:干支纪年,这里泛指年份。

(2)春侵腊:指立春在腊月期间(明代历法)。

(3)礼灶:祭灶仪式,明代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习俗。

(4)数九:冬至后"九九"八十一天,最冷时段。

(5)书空: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写字,典出《世说新语》。

(6)鸢:风筝,明代北京已有放风筝习俗。

全文拼音版

xiǎoniánèrshǒu··
jiǎzichūnqīnyànjīngyòuxiǎonián
értónghuānzàoxiāonàoxuāntiān
shùjiǔqíngkànliǔshūkōngyǎngxiànyuān
shēnyǒuguìnǎiyān

作者介绍

林光(1439一1519),字缉熙,号南川,晚年又号南翁,明东莞人。林彦愈子。成化元年(1465年)举人。筑室榄山,拜陈献章为师,来往问学近二十年。得白沙学问精粹,推为白沙第一弟子。二十年会试中乙榜,授浙江平湖教谕,勉励学子探本穷源,躬身修行。历官国子监博士、襄阳王府左长史。正德八年(1513年)致仕归家,卒年81岁。著有《南川集》、《晦翁学验》。

相关推荐

小雅·南有嘉鱼

〔先秦〕诗经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小梁州·秋

〔元代〕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湖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小桃红·春闺怨

〔元代〕乔吉

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酒病十朝九朝嵌。

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宋代〕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沈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小雅·彤弓

〔先秦〕诗经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醻之。

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

〔唐代〕韦庄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小梁州·九日渡江

〔元代〕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