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多庆九日示怀》是唐德宗李适在重阳节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以重阳佳节为背景,展现了太平盛世、年丰物阜的景象。前四句写秋高气爽的时节特征和丰收喜悦;"皎洁暮潭色"四句描绘重阳美景和庆祝场面;最后四句由景入理,表达"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的政治理想。全诗对仗工整,气象恢宏,既展现了帝王视角下的盛世图景,又寄寓了治国理念,是唐代宫廷节庆诗的代表作之一。
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
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
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
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
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德宗于贞元十八年重阳节(802年9月9日)在长安创作《丰年多庆九日示怀》此诗,借佳节之际展现农耕社会的治国理念,诗中'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成为倡导农本思想的经典表述。该诗被收录于德宗文集,成为唐代宫廷诗歌的重要典范。
翻译注释
翻译
秋日的清爽气息应和着时节,清晨穿衣时听见北方飞来的鸿雁鸣叫。
又逢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万物丰收的景象令人欣喜。
傍晚的潭水清澈明净如镜,新开的菊花丛丛绽放芬芳。
美酒摆满了大街小巷的房屋,悠扬的乐声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中回荡。
施行仁政正合我的治国之道,保持和谐安定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以诚心推行至高的教化,期望终能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
注释
(1)朔鸿:从北方飞来的大雁,点明秋季特征。
(2)具物:各种农作物,指丰收景象。
(3)芬敷:芬芳绽放,形容菊花盛开。
(4)芳尊:美酒,代指重阳节饮酒习俗。
(5)繁吹:指各种乐器演奏的音乐。
(6)惠合:仁政符合,体现德宗的治国理念。
(7)玄化:至高无上的教化,指理想的政治教化。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适的诗
相关推荐
过真州
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
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
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千秋岁·水边沙外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御街行·别东山
松门石路秋风扫,似不许、飞尘到。双携纤手别烟萝,红粉清泉相照。几声歌管,正须陶写,翻作伤心调。
岩阴暝色归云悄,恨易失、千金笑。更逢何物可忘忧,为谢江南芳草。断桥孤驿,冷云黄叶,相见长安道。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梦武昌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沉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
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十二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