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是北宋词人秦观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残春之景,暗寓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以行为描写来传达孤寂、落寞的情怀。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可谓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归?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年代向有二说,一为秦观写富贵闲愁,为元禧年问所作;一为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抒发落第后的不快心情。由词中“杏园憔悴”语观之,应以后说为佳。
翻译注释
翻译
池塘水满,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独自登上柳树旁的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一会又放下手中花枝,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归晓呢?
注释
(1)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2)弄晴:展现晴天。
(3)霏霏:雨雪密也。《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亦状云气之盛。《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4)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
(5)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捻:同“捻”。
(6)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归: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秦观的诗
相关推荐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画堂春·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画堂春·寄子由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