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听·舞

〔元代〕白朴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作品简介

《驻马听·舞》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支小令,此曲紧扣着舞者的身姿,形象地描写出人体造型的艺术魅力。小令先写舞者的发式和体形,再写舞者的具体形象,并加以联想,又结合舞乐特点,最后写观众的印象,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舞姿的优美和场面气氛的热烈。全曲用语典雅清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驻马听·舞》此曲创作时间难以确证。白朴幼年遭受了家国之难,怀有对故国的哀叹以及对元朝现状的愤懑之情,向往远离尘嚣的闲散生活。由于内心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白朴一生拒绝出仕,放浪形骸,大多数的时间都寄情于山水。在创作中,有将近大半散曲都是写景咏物的。因此他的作品经常会出现描写他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这支小令就是表现其悠游生活的作品。

翻译注释

翻译

凤凰形发髻盘成空花,袅娜腰肢温润轻柔。转移变换莲步,像汉宫赵飞燕那般美艳风流。

鼋鼓疾响演奏《梁州》舞曲,随舞曲翻飞绣着鹧鸪的春罗衣袖。送上锦缎缠头,情郎哥错认成风前的春柳。

注释

(1)凤髻蟠空:发髻是盘空凤形。

(2)飞燕:用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典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

(3)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

(4)梁州:指《梁州》大曲。

(5)缠头:观者赏赐给歌妓的锦缎类称缠头。

(6)刘郎: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

全文拼音版

zhùtīng··
fèngpánkōngniǎonuóyāozhīwēngèngróuqīngliánhàngōngfēiyànjiùfēngliú
máncuītuópǐnliángzhōuzhèfēichūnluóxiùjǐnchántóuliúlángcuòrènfēngqiánliǔ

作者介绍

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生于汴梁(今开封),元代著名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幼经金亡之乱,由元好问抚养成人。创作杂剧16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2种。《梧桐雨》写李杨爱情,文辞优美,被誉为"元曲冠冕";《墙头马上》塑造了李千金这一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散曲清丽婉约,多写隐逸闲情。其剧作融合诗词意境与戏剧冲突,对元杂剧雅化有重要影响,与关汉卿本色派形成对比,展现了元曲艺术的多样性。

白朴的诗

相关推荐

驻马听·吹

〔元代〕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驻马听·月小潮平

〔元代〕佚名

月小潮平。红蓼滩头秋水冷。天空云净。夕阳江上乱峰青。

一蓑全却子陵名。五湖救了鸱夷命。尘劳事不听。龙蛇一任相吞并。

驻马听·春思

〔明代〕韩邦奇

春思依依。习习和风春昼迟。

看他游春,杜甫喜见,春来又怕春归。

耽春不觉鬓如丝。向海棠、还问春消息,燕语莺啼。

碧阑干外,春光有几。

驻马听·过北邙

〔明代〕韩邦奇

落日荒荒。羸马西风度北邙。

但见寒鸦古木,衰草平原,残柳长岗。

累累高冢卧斜阳。知他是、何朝何代何卿相。

展转思量。荣华富贵,古为今样。终岁奔忙。

十度驱车过北邙。

当时朱颜绿鬓,如今短发萧萧,古貌苍苍。

五十年一枕梦黄梁。到醒来、回首堪惆怅。

世路茫茫。山河如旧,人情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