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宋代〕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作品简介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作者慨叹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思想的词作,主要是写美景不长,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 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上片写浮生如梦,梦破云散之悲;下片写爱侣之逝,旷达自解。最后两句是词人看破红尘后的牢骚。“莫作独醒人”,劝慰人及时行乐,但又主张“烂醉”而应“有数”,则是词人抒情有节制的表现。全词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用典娴熟贴切,艺术风格在大晏词中实不多见。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此词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

翻译注释

翻译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注释

(1)木兰花:词牌名。又名“玉楼春”。

(2)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3)春梦:喻好景不长。

(4)闻琴:暗指卓文君事。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

(5)解佩:典故出自刘向《列仙传》:郑交甫至汉皋台下,遇二仙女佩两珠,交甫与她们交谈,想得到她们所佩宝珠,二仙女解佩给他,但转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见了。

(6)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

全文拼音版

lánhuā··yàn鸿hóngguòhòuyīngguī
yàn鸿hóngguòhòuyīngguīsuànshēngqiānwànchángchūnmèngduōshísànqiūyúnchù
wénqínjiěpèishénxiānwǎnduànluóliúzhùquànjūnzuòxǐngrénlànzuìhuājiānyīngyǒushù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其词雍容典雅,语言清丽,开创北宋婉约词风,与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含蓄蕴藉。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词作多写闲雅生活与微妙情思,工于造境,王国维评其“昨夜西风凋碧树”为“诗人之境界”。

晏殊的诗

相关推荐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木兰花·小芙蓉

〔五代〕魏承班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闭宝匣,掩金铺,倚屏拖袖愁如醉。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凝然愁望静相思,一双笑靥嚬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