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作品简介

《题扬州禅智寺》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看望在扬州禅智寺修养的弟弟时所作。诗的前六句写禅智寺环境清幽,后两句缅想扬州城内的繁华,反衬出寺院的静寂,也反映了诗人孤独落寞的心情。

创作背景

《题扬州禅智寺》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秋。杜牧时年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无所视,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牧告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此诗便作于此时。唐制规定: “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这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离职。

翻译注释

翻译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注释

(1)禅智寺:也叫上方寺、竹西寺,在扬州使节衙门东三里。史载其位于蜀冈之尾,原是隋炀帝故宫,后建为寺,居高临下,风景绝佳,是扬州胜景之一。

(2)蝉噪:指秋蝉鸣叫。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飘萧:飘摇萧瑟。

(4)阶砌:台阶。

(5)白鸟:指通常为白色羽毛的鸟,如鹤、鹭一类的鸟。

(6)故:故意。

(7)迟留:徘徊不愿离去。

(8)暮霭:黄昏的云气。

(9)竹西路:指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道路。竹西,在扬州甘泉之北。后人在此筑亭,名曰竹西亭,或称歌吹亭。

(10)歌吹是扬州:典出鲍照《芜城赋》:“车挂轊,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芜城即扬,由此化出“歌吹是扬州”。歌吹,歌声和音乐声;吹,指吹奏乐器。

全文拼音版

yángzhōuchánzhì
guòchánzàopiāoxiāosōngguìqiū
qīngtáimǎnjiēbáiniǎochíliú
ǎishēngshēnshùxiéyángxiàxiǎolóu
shuízhīzhú西chuīshìyángzhōu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题壁画马歌

〔唐代〕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