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代〕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作品简介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为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秋日的景色。上片从近景写到远景用芙蓉、金菊、红树勾画出一幅绚丽的金秋图画。下下片用流水、碧天、鸿雁描绘深秋的淡雅高阔,并融情入景,点染出词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仕途上的期待。这首词写景淡而有味,富于画意;语言温润端丽,秀洁清新;意境高远淡雅、陶然旷达。

创作背景

作者于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赋此词,时四十八岁,为陈州(今河南淮阳)知州。他由参知政事贬来此地已六年,常借酒遣怀,《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此词是秋天在开封登高远望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芙蓉花和金黄的菊花在争妍斗艳,日子已将近重阳的时候。远处的村庄秋色如画,红红的树叶间杂着稀疏的黄叶。

流水清浅,碧空万里,道路茫茫难有尽头。我登上高处,极目远望,看见鸿雁飞来,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思量。

注释

(1)诉衷情: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2)芙蓉:木芙蓉,一说为荷花,与时令不符。

(3)斗:比,争。

(4)馨香: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5)天气:时令,时节。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赏菊之俗。

(7)红树:指秋天叶子变红的树,如枫树等。

(8)间:夹杂。

(9)淡:此指水缓流平满貌。

(10)凭高:登临高处。

(11)目断:望尽,望到望不见。

(12)鸿雁:即大雁。大者为“鸿”,小者为“雁”。

全文拼音版

zhōngqíng··róngjīndòuxīnxiāng
róngjīndòuxīnxiāngtiānchóngyángyuǎncūnqiūhuàhóngshùjiànshūhuáng
liúshuǐdàntiānchángmángmángpínggāoduàn鸿hóngyànláishíxiànliàng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其词雍容典雅,语言清丽,开创北宋婉约词风,与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含蓄蕴藉。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词作多写闲雅生活与微妙情思,工于造境,王国维评其“昨夜西风凋碧树”为“诗人之境界”。

晏殊的诗

相关推荐

诉衷情·宝月山作

〔宋代〕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诉衷情·眉意

〔宋代〕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诉衷情·春游

〔明代〕陈子龙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诉衷情·送春

〔宋代〕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