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贫士七首》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孤云、独鸟自况,象征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命运,表现出诗人守志不阿的高洁志趣;
咏贫士七首·其一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咏贫士七首》是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当作于南朝宋元嘉三年(426)陶渊明拒受江州刺史檀道济所馈粮肉前后,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万物各皆有倚靠,孤云飘荡独无依。
昏昏消散灭空中,何日才能见光辉?
朝霞驱散夜间雾,众鸟匆匆结伴飞。
孤乌迟迟出树林,太阳未落又飞归。
量力而行守旧道,哪能不苦受寒饥?
知音如果不存在,万事皆休何必悲!
注释
(1)万族:万物。族,品类。
(2)托:依托,依靠。
(3)孤云:象征高洁的贫士,诗人自喻。
(4)馀晖:即“余晖”:留下的光辉。
(5)朝霞开宿雾:朝霞驱散了夜雾。喻刘宋代晋。
(6)众鸟相与飞:喻众多趋炎附势之人依附新宋政权。相与:结伴。
(7)未夕复来归:天未黑时又飞了回来。喻诗人辞官归隐。
(8)量力守故辙:量力:根据自己的能力,犹尽力。守故辙:坚持走旧道,指前人安守贫贱之道。
(9)苟:如果。
(10)已矣:犹算了吧。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槿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咏萍诗
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蕙诗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咏露珠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咏庭梅寄人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咏桃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咏画障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咏乌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