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用对比的手法写赵晦之不以个人升沉为念的贤德,于颂扬中表达出苏轼对友人的体贴和宽慰;下片写苏轼自己希望归退田园,在意念上紧承上文,说明赵晦之丢官并非不幸,仍是慰勉友人。全词采用对比、用典等手法,融入散文句法而不落痕迹,表达了苏轼对友人体贴慰勉的情意。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缙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此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十二月,当时东武令赵昶(字晦之)罢官归海州,苏轼作词以赠别。傅干《注坡词》卷九词题:“送东武令赵晦之失官归海州。”孔凡礼《苏轼年谱》:“熙宁八年。”
翻译注释
翻译
贤明的县令啊,你的心情不为出仕和去职而改变,心胸如此开阔,令人敬佩。我自己凭借着虚名居官,不免玷污士林。
不如退归田园吧,可惜还没有退隐的条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样归隐乡里,就是不知道要等到何时啊。
注释
(1)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东武:这里指密州高密县。后魏置高密郡,治所在高密(见《一统志》)。
(3)赵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涟水人。
(4)令尹:春秋时称楚国执政者,后世也用来称知县。
(5)三仕已之无喜愠:出自《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6)玷:沾辱,自谦之词。
(7)缙绅:本指官员的装束,即将手持的笏板插在腰间的大带子上,借作官员的代称。
(8)二顷良田:典出《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9)归去来兮:归去吧。来,语助词。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减字木兰花·楼台向晓
楼台向晓。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入破时。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
减字木兰花·盈盈泪眼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
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
减字木兰花·春情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 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
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
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没个音书,尽日东风上绿除。
故园春好,寄语落花须自扫。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
减字木兰花·寓意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减字木兰花·得书
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
香笺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