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桢

〔两汉〕徐干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作品简介

《答刘桢》此诗为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徐干的五言赠答诗,展现乱世中的深厚友情。前四句以"未一旬"与"如三春"的时间夸张,凸显思念之浓烈;"咫尺"与"九关"的空间对比,折射汉末战乱造成的现实阻隔;尾联"朱夏德"(夏季旺盛的生命力)与"草木繁"的蓬勃景象,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全诗语言朴质而情感深婉,既保留汉乐府的直白叙事,又开建安文人诗"慷慨以任气"的先声。

创作背景

《答刘桢》此诗作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前后邺下文坛时期,徐干以"咫尺九关"的阻隔意象,既折射汉末军阀割据下士人行旅艰危的现实,又通过"朱夏草木"的蓬勃反衬,展现建安文人"忧世不治"(曹操《短歌行》)与"怜风月"(曹丕《与吴质书》)并存的特殊精神气质。

翻译注释

翻译

与您分别时间还不久,经过的时间还不到十天。

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这愁绪就像多年没见一般。

虽说(我俩)相距近在咫尺,(相见)却难如越过九重天。

和暖的夏天,草木是那样的昌盛繁茂。

注释

(1)子:你,对刘桢的尊称。

(2)无几: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3)所经:经过的时间。

(4)一旬:十天。

(5)一何:多么。

(6)笃:深厚,真诚。

(7)三春:多年。三:虚指多数。春:指年,古代常以季节名代表年。

(8)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咫为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9)涉:度过,越过。

(10)九关:九重天门。关:闭门的横木,这里指门。

(11)陶陶:和暖的样子。

(12)朱夏:夏天。《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朱明为夏天的别称。

(13)昌且繁:(草木)昌盛繁茂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liúzhēn
biésuǒjīngwèixún
chóusānchūn
suīzàizhǐchǐnánshèjiǔguān
táotáozhūxiàcǎochāngqiěfán

作者介绍

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赋见长,代表作《室思》六章写闺怨深情,语言质朴真挚。其哲学著作《中论》提倡中庸之道,反对空谈,体系严谨,是建安时期重要论著。性格恬淡,不慕荣利,曹操辟为司空军谋祭酒,转五官将文学。曹丕称其"怀文抱质,恬淡寡欲"。原有集五卷,已佚,明人辑有《徐伟长集》。

徐干的诗

相关推荐

答秦嘉诗

〔两汉〕徐淑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代〕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答吴充秀才书

〔宋代〕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霈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