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唐代〕白居易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

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

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

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作品简介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宝历元年(825年)三月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以春花落、叹年老而起;三、四两句分别承上,写年老而出任地方官,暮春时节而离别,含蕴无可奈何的心情;五、六两句又分别承上,写重往江南,特地告别春花;末两句则写寂寞别花,以“残莺”衬托。全诗感叹年老不得安居,情调苍凉,语句流畅,笔意疏放自然。

翻译注释

翻译

千朵落花象大雪似的纷飞,两鬓新长着那白发一丝丝。

不想老了还当苏州的刺史,春来又要告别洛阳的花枝。

如今我是第二次去到江上,只得到城东向那桃李告辞。

告别花枝自不用邀人作伴,老去的黄莺会劝我饮一卮

注释

(1)乱雪:比喻落花如雪。

(2)吴郡:即苏州。汉置吴郡,隋、唐称苏州。唐玄宗天宝年间曾改称吴郡。

(3)江上今重去: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年)为杭州刺史,这一次去任苏州刺史,苏、杭两地接近,从长安、洛阳等地赴苏杭,水路大致相同,故说“江上今重去”。

(4)残莺:指个别未离去的黄莺。

全文拼音版

chúzhōushǐbiéluòchéngdōnghuā
luànxuěqiānhuāluòxīnliǎngbìnshēng
lǎochújùnshǒuchūnbiéluòyángchéng
jiāngshàngjīnzhòngchéngdōnggèngxíng
biéhuāyòngbànquànjiǔyǒucányī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除夜

〔宋代〕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除夜二首·其一

〔宋代〕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除夜

〔唐代〕来鹏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寄微之

〔唐代〕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