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家王磐的讽刺散曲代表作。全曲以"喇叭唢呐"的乐器特性起兴,"曲小腔大"的夸张暗喻宦官虚张声势;"军愁民怕"的社会反应与"水尽鹅飞"的生态灾难,层层揭露特权阶层横征暴敛的恶果。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与民间口语,将宦官采办皇差的嚣张气焰转化为"喇叭作恶"的荒诞意象,其"吹翻这家-吹伤那家"的排比递进,创造了中国讽刺文学"以小见大"的经典范式。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朝天子·咏喇叭》这支曲创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年),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反应这个时期的社会黑暗现实。
翻译注释
翻译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注释
(1)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2)曲儿小:曲子很短。
(3)腔儿大:声音很响。
(4)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5)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7)你:指喇叭、唢呐。
(8)抬:抬高。
(9)声价:指名誉地位。
(10)军:指军队。
(11)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12)辨:分辨、分别。
(13)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14)共:和。
(15)眼见的:眼看着。
(16)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7)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8)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磐的诗
相关推荐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