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丞相春朝对雪

〔唐代〕孟浩然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作品简介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唱和张九龄的诗作,诗中描绘春朝瑞雪飞降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喜悦,歌颂张九龄有治理天下的王佐之才,期望张九龄能重返朝廷,辅佐皇帝主政。诗作颂而无谀,托物抒怀,含蓄委婉,巧妙得体,独具风韵。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孟浩然即捧檄入幕。开元二十六年(738)正月立春日,张九龄作《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孟浩然以此首为和。一说此诗为孟浩然渴望入仕、期盼张九龄提携而作的干谒诗。

翻译注释

翻译

节气迎来春天的降临,承上天的恩泽瑞雪滑落。

雨露从银河流淌下来,花朵随着艳阳而盛开。

若不看这丰年的瑞兆,又怎知您治理国家的德才呢?

如果可将撒盐比作下雪,我愿喻作稻米和梅羹。

注释

(1)和:唱和,和答。

(2)张丞相:即张九龄。

(3)春朝:春日。

(4)迎气:迎祭春夏秋冬之气。此处指迎祭春气。据《后汉书·祭祀志》,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服皆青。古代祭礼有迎春即此。

(5)承恩:承受恩泽。

(6)润:雨水。

(7)河汉:银河。

(8)逼:近。艳阳,本指明媚春光。这里指春天。

(9)瑞:祥瑞,吉祥之兆。

(10)焉知:怎么知道。

(11)燮理才:治理天下的才能。燮理,协调治理之意。《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淮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12)撒盐:比喻下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13)可拟:可以比喻。

(14)糁:以米和羹。

(15)和羹梅:《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商武丁命傅说作相,将他比喻为调羹汤所必需的调味品。后因用“和羹”作为称颂宰相的典故。和,掺和。羹梅,用梅子制作的羹汤。

全文拼音版

zhāngchéngxiāngchūncháoduìxuě
yíngdāngchūnzhìchéngēnxuělái
rùncónghànxiàhuāyànyángkāi
fēngniánruìyānzhīxiècái
yányuànsǎngēngméi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其诗清淡自然,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风光,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等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与王维并称“王孟”,同为盛唐田园诗派代表。虽终身未仕,却名重诗坛。李白赞其“风流天下闻”。其诗以五言见长,风格恬淡,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唐代〕李商隐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辀。

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

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和师厚接花

〔宋代〕黄庭坚

妙手从心得,接花如有神。

根株穰下土,颜色洛阳春。

雍也本犁子,仲由元鄙人。

升堂与入室,只在一挥斤。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

〔宋代〕司马光

年老逢春春莫咍,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处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懒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和卢侍御通塘曲

〔唐代〕李白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

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

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

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

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

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

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

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宋代〕陈师道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和沈石田落花诗

〔明代〕唐伯虎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