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闻笛》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点名了时间和地点,营造清冷的氛围;后两句描写自己“徘徊”、“倚阑干”,表达了深深的乡愁。诗句纯朴简单,却感人至深。
秋夜闻笛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秋夜闻笛》这首诗是萨都剌客居江南的时候,夜晚听闻笛声而作。萨龙光把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定为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此时萨都剌登进士第后被派往镇江,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萨都剌年少时由于家庭遭到变故,不得已出门经商,为家人衣食奔忙。他的早期诗作屡次提到天涯寥落、不能与家人团聚的痛苦,如《客中九日二首》即有“寥落天涯岁月赊,每逢佳节每思家”等句。
翻译注释
翻译
不知道是什么人在秋风里吹起竹笛,北固山在夜色里清晰可辨,冷冷的月光让人遍体生寒。
还有身在江南不能回家的北方过客,整夜徘徊,只能倚在栏干边,望月怀念亲人和家乡。
注释
(1)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
(2)阑干:指代栏杆。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萨都剌的诗
相关推荐
秋日酬王昭仪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隗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秋江
秋江水清不胜绿,还与汉江颜色同。
望中白鸟忽飞去,落日丹枫相映红。
秋词二首·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江晓望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秋日二首·其二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秋夕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秋夕寄怀契上人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秋晚思梁益旧游三首·其一
幅巾筇杖立篱门,秋意萧条欲断魂。
恰似嘉陵江上路,冷云微雨湿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