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管子

〔宋代〕张耒

夷吾相桓公,岂复偶际会。

观其平生心,身已有所委。

天方困生民,吊伐实在己。

求居寓所欲,纠与白等耳。

堂堂东海邦,内生谨疆理。

南荆北达燕,玉币走千里。

仲尼免左衽,自以身受赐。

孟轲圣之偶,非薄良有谓。

彼狂后世儒,诋毁恣轻议。

嗟哉不量分,讵解圣贤意。

区区彼商鞅,操术良非是。

为法昧所从,以身受其弊。

作品简介

《读管子》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一首咏史诗,借评述管仲(夷吾)辅佐齐桓公的功绩,探讨治国之道与圣贤之志。诗中肯定管仲“谨疆理”“玉币走千里”的治国才能,并借孔子(仲尼)、孟子(孟轲)之评价,驳斥后世儒者对管仲的诋毁。末句以商鞅对比,暗讽急功近利之法的弊端。全诗以史论政,体现了张耒对儒家经世思想的思考,语言简练而议论深刻。

翻译注释

翻译

当年管仲为相辅佐桓公,怎么能说是偶然的机遇。

看看管子平生的梦想,他的身心其实早已有所寄托。

时年灾战百姓有受殃,他把扶慰民众讨伐罪贼来担当。

居求有所及欲望得偿,这公子纠与公子白都是一样的人。

做为一个堂堂东海国宰相,内政外交均需谨慎治理。

从南面的楚国北边的燕国,这齐国的玉币纵横千里。

孔夫子发出感慨没有被外族所侮,说这是我们拜管仲所赐。

孟轲是同孔子一样的圣人,对管子的功勋却无如实的评价。

至于那些后世狂儒,只会诋毁放纵随便议论。

可叹啊这么不自量分,他们怎么能理解圣贤的境界呢。

至于后来小子商鞅,仅凭小权小术并非善良之举。

正因法昧而为所欲为,最终他自己也接受了恶报。

注释

(1)夷吾:即管仲,名夷吾。

(2)际会:机遇,时机。

(3)吊伐:吊。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4)荆:春秋时楚国称荆。

(5)仲尼:指孔子。

(6)孟轲:孟子。

全文拼音版

guǎnzi
xiānghuángōngǒuhuì
guānpíngshēngxīnshēnyǒusuǒwěi
tiānfāngkùnshēngmíndiàoshízài
qiúsuǒjiūbáiděngěr
tángtángdōnghǎibāngnèishēngjǐnjiāng
nánjīngběiyànzǒuqiān
zhòngmiǎnzuǒrènshēnshòu
mèngshèngzhīǒufēibáoliángyǒuwèi
kuánghòushìhuǐqīng
jiēzāiliàngfēnjiěshèngxián
shāngyāngcāoshùliángfēishì
wèimèisuǒcóngshēnshòu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六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其诗受白居易、张籍影响,多写田园生活与民生疾苦,《劳歌》《夜坐》等作品平易晓畅。散文清新自然,与黄庭坚并称"晁张"。晚年寓居陈州,潜心著述。著有《柯山集》《宛丘集》等,虽在四学士中诗名稍逊,但其平实诗风在南宋陆游等诗人中产生共鸣,对宋诗通俗化发展有所贡献。

张耒的诗

相关推荐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代〕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读杜诗

〔明代〕释函可

所遇不如公,安能读公诗。

所遇既如公,安能读公诗。

古人非今人,今时甚古时。

一读一哽绝,双眼血横披。

公诗化作血,予血化作诗。

不知诗与血,万古湿淋漓。

读书山雪中

〔金代〕元好问

前年望归归不得,去年中途脚无力。

残生何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堕眼前。

东家西家百壶酒,主人捧觞客长寿。

先生醉袖挽春回,万落千村满花柳。

山灵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罗绵。

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妆山川。

人言少微照乡井,准备黄云三万顷。

何人办作陈莹中,来与先生共炊饼?

读书有三到

〔宋代〕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唐代〕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