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宋代〕陈与义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去年重阳节时我已满心忧愁,今年此时仍在为漂泊异乡而叹息。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篱笆下的菊花只会没心没肺地绽放,镜中的白发却经不起秋霜的侵袭。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萧瑟的秋风又吹落了宫南的树木,衰老的孤雁在汉水北岸独自哀鸣。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这般年岁的漂泊该如何记述?只能徒然地写下诗句,排遣新添的愁绪。

注释

(1)去岁:去年。

(2)百忧:形容忧愁极多,暗指国破家亡之痛。

(3)羁游:漂泊异乡的旅程。

(4)解笑:只会笑,拟人手法。

(5)不禁秋:经不起秋霜。

(6)宫南:指南宋行宫所在地。

(7)汉北:汉水以北,指沦陷的中原。

(8)行年:经历的年岁。

(9)谩排:徒然地排遣。

重阳拼音版

chóngyáng
suìchóngyángbǎiyōujīnniánjiùtànyóu
huāwéijiěxiàojìngzhōngtóujìnqiū
liángfēngyòuluògōngnánlǎoyànmínghànběizhōu
xíngniánmánpáishīxiěxīnchóu

作品简介

《重阳》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年华老去的深沉感慨。首联“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直抒胸臆,点明诗人连年漂泊的愁苦;颔联“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以菊花自嘲、白发悲秋,暗含人生易老的无奈;颈联“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借景抒情,以萧瑟秋景烘托孤寂心境;尾联“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愁绪难排的哀叹。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陈与义晚年诗风的苍凉与含蓄。

创作背景

《重阳》此诗作于陈与义晚年,具体年份不详,但应在他南渡之后,经历靖康之变、漂泊江南的时期。诗人历经国破家亡、流离失所,重阳佳节更添羁旅之愁。诗中“老雁孤鸣汉北州”可能暗指北方故土沦陷,而“镜中头发不禁秋”则流露出对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凉。整首诗反映了南宋初期士人在动荡时局下的普遍心境,既有个人身世之叹,亦含家国离乱之痛。

作者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洛阳人。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南渡后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其诗早年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清新婉丽;靖康之变后,身经乱离,诗风转为沉郁悲壮,寄托家国之痛,被方回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亦工词,有《无住词》。著有《简斋集》。陈与义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九日次韵王巩

〔宋代〕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九日闲居

〔魏晋〕陶渊明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水阁

〔宋代〕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九日渡江

〔明代〕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