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季逑书

〔清代〕洪亮吉

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似?亮吉三千里外,每有造述,手未握管,心县此人。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

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仁之日,尚复六年。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

每览子桓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

及长沙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则携素册以到枕。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寇,日以积寸。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

夫人之智力有限,今世之士,或县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款来,在已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研,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间常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忘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作品简介

《与孙季逑书》是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创作寄给经学家、书法家、藏书家孙星衍的一封信。

翻译注释

翻译

季逑阁下:近来用功如何?我在数千里之外,每有著述,还未提笔之时,心里就挂念着你啊。虽然你我才能、天赋早已注定,然而我也深深地仰慕你有自己的专长啊!

我们这些人的爱好和崇尚相符合,嗜好和欲望又少。年轻时不随从那些装模作样卖弄姿态,自我欣赏(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之人,以求得世人一时的爱慕;长大后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废寝忘食,来寻求一点学问上的收获。只是我略微年长一些,忧虑又多,因为这个缘故不及足下。然而三十四岁的年龄,距离强仕之日(即甲十岁年纪)还有六年。向上也希望能竭尽自己的智力,展示微薄的力量,来报恩于先人;向下希望留名声于史册,传布我的姓名于天下而使生我的父母不惭愧。

每每读到曹丕的观点:“日月在天上消逝,形体相貌在人间衰亡,忽然与万物化而为一。”

以及陶侃的论述:“沉溺游乐,饮酒无度,活着的时候无益于当时,死了以后不能留名于后世,这是自暴自弃啊。”

感念这些话,掩卷而悲,于是把一天作两天用,勤奋学习。又加上受雇于人的余暇时间,还有富余的空闲时间,由于我粗野的本性,原本就缺乏知心的朋友,(因此得以)鸡叫时就随着黑影披衣起床,蜡烛烧完了就带着书卷睡觉。衣上落满了虱子,虽多却不嫌;浮尘凝集于冠,每日都有一寸厚。不是门外有名刺递入,巷侧有车辆经过,不知自己处在京邑之内,住的地方界于公卿之间呀。

人的智慧和力量有限,当今的所谓名士,有的人对富贵权势用尽心思,有的人为求取功名而操劳心志,富贵高名(操纵于别人之手的东西)还没有得到,自己的身体精力就已经衰竭了。又有人放纵个人的情感爱好于棋类游戏的乐趣之中,消磨生命于花鸟的钻研之中,劳苦相同,岁月也都荒废了。像这样都是浮华不实的人的过失啊。我有时想,假使扬雄改变研究经学而来讨好世俗的人,未必可以胜过汉朝朝廷的那些人,将失去深沉的思考;假如韦昭放弃自己著史的举处而去下棋,未必能成为吴国的头等人才,反而连自已多年积累的学问也会失掉。这两个人,把心思放在他们的特长上,抛弃他们所不擅长的东西,(这)是值得人羡慕的啊!每每以此来宽慰自己,也只敢告诉阁下了。

注释

(1)孙季逑:孙星衍,字季逑,江苏阳湖人,与洪亮吉同乡,清代著名学者,著有《芳茂山人文集》。

(2)用力:用功。

(3)何似:怎么样。

(4)造述:著述。

(5)握管:拿笔。

(6)县:同“悬”,挂念。

(7)此人:指孙季逑。

(8)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虽然你我才能天分不同,然而意志投合互相羡慕超过了一般人。

(9)搔首弄姿:装模作样卖弄姿态。《后汉书·李固传》:“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10)顾影促步:边走边回顾自己的影子,自我欣赏。

(11)研精蓄神:聚精会神。

(12)差长:大一些。作者比孙季逑大七岁。

(13)坐此:因为这个缘故。

(14)不逮:不及。

(15)犬马之齿:指年龄。马以牙齿计算年龄。

(16)强仕:《礼记·曲礼》:“四十日强仕。”

(17)冀:希望。

(18)尺寸之效:微薄的力量。

(19)庶几:希望。

(20)垂竹帛之声:留名声于史册。竹帛:书写用的竹简、布帛,此指史册。

(21)生我:生我之人,指父母。

(22)子桓:曹丕,字子桓。

(23)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引自曹丕《典论论文》。与万物迁化:与万物化而为一,即死去。古人谓死为“物化”。

(24)长沙:指晋人陶侃,曾封为长沙郡公。

(25)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引自《晋书·陶侃传》。佚游荒醉:沉溺游乐,饮酒无度。

(26)并日而学:把两天功课合并为一天学完。

(27)佣力之暇:受雇于人的余暇时间。

(28)余晷:空闲的时间。晷,日影,此指时间。

(29)疏野之质:粗野的本性。

(30)知交:知心朋友。

(31)胶胶:鸡叫声。《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32)烛就跋:蜡烛燃烧完了。跋,烛心。《礼记·曲礼》:“烛不见跋。”

(33)素册:书卷。

(34)入刺:指来客人。刺,名片。

(35)县心于贵势:心里总想着富贵权势。

(36)役志于高名:志向总奔着高贵名声。

(37)在人者:指富贵名声。

(38)在己者:指个人身体精力。此言富贵名声还没有得到,自己就心衰力竭了。

(39)放情:放纵个人情感爱好。

(40)博奕:棋类游戏。

(41)毕命:用尽毕生精力。

(42)劳瘁:劳苦。瘁,病。

(43)扬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哲学家、辞赋家、善为文章,但口吃不能剧谈。

(44)汉廷诸人:汉代朝廷的那些人,指东方朔等善于词令的弄臣。连上句言假如扬雄去改变研究经典的本事而去投合世俗爱好,未必能赶上汉代朝廷的那些人。

(45)韦宏嗣:韦曜,字宏嗣,三国时吴国史学家,著《吴书》。此言韦宏嗣放弃写作历史的特长去下棋,未必能成为吴国的头等人才。

(46)渐渍之效:逐渐浸润的作用。

全文拼音版

sūnqiúshū
qiúxiàláiyòngshìliàngsānqiānwàiměiyǒuzàoshùshǒuwèiguǎnxīnxiànrénsuīcáifēndìngyǒuzhì
bèihǎoshàngshìyòuguǎyòusuísāoshǒunòng姿yǐngzhīqiúshízhīliánzhǎngshíyánjīngshénwàngqǐnshízhīhuòwéiniánchàzhǎngyōuhuànpínzuòdǎixiàěrránquǎnzhī齿chǐsānshíyǒuqiángrénzhīshàngliùniánshàngzhǎnchǐcùnzhīxiàojiézhìbàoxiānrénxiàshùchuízhúzhīshēngchuánxìngmíngcánshēng
měilǎnzihuánzhīlùnyuèshìshàngmàoshuāixiàránwànqiānhuà
zhǎngshāsuǒshùyóuhuāngzuìshēngshíwénhòushì
gǎnshùyǎnjuǎnérbēibìngérxuéyòuyōngzhīxiáguǐshàngshūzhīzhìběnzhījiāojiāojiāosuíànyǐngzhújiùxiédàozhěnshàngluòshīduōérxiánníngchénkòucùnfēiménwàixiàngguòchēzhīsuǒchùzàijīngzhīnèisuǒjiègōngqīngzhījiān
rénzhīzhìyǒuxiànjīnshìzhīshìhuòxiànxīnguìshìhuòzhìgāomíngzàirénzhěkuǎnláizàizhěshīyòuhuòfàngqíngzhīmìnghuāniǎozhīyánláocuìtóngsuìyuègòngjǐnruòjiēqiǎozhězhīshījiāncháng使shǐyángziyúnyánjīngzhīshùmèishìwèishènghàntíngzhūrénérzuòfèishēnchénzhīwéihóngshězheshǐzhīzhǎngshìwèichōngguóshàngxuǎnérbìngwàngjiànzhīxiàoèrzizhězhuānsuǒzhìérsuǒnéngwèiěrměiwèiwéigǎngàoxià

相关推荐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唐代〕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与进士宋严话别

〔宋代〕张咏

人之相知须知心,心通道气情转深。

凌山跨陆不道远,蹑屩佩剑来相寻。

感君见我开口笑,把臂要我谈王道。

几度微言似惬心,投杯着地推案叫。

此事置之无复言,且须举乐催金船。

人生通塞未可保,莫将闲事索心田。

兴尽忽告去,挑灯夜如何。

弹琴起双舞,拍手聊长歌。

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代〕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与陈给事书

〔唐代〕韩愈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与吕长悌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昔与足下年时相比,以故数面相亲,足下笃意,遂成大好,由是许足下以至交,虽出处殊途,而欢爱不衰也。及中间少知阿都,志力开悟。每喜足下家复有此弟。而阿都去年向吾有言:诚忿足下,意欲发举。吾深抑之,亦自恃每谓足下不足迫之,故从吾言。间令足下因其顺亲,盖惜足下门户,欲令彼此无恙也。又足下许吾终不击都,以子父交为誓,吾乃慨然感足下,重言慰解都,都遂释然,不复兴意。足下阴自阻疑,密表击都,先首服诬都,此为都故,信吾,又无言。何意足下苞藏祸心邪?都之含忍足下,实由吾言。今都获罪,吾为负之。吾之负都,由足下之负吾也。怅然失图,复何言哉!若此,无心复与足下交矣。古之君子,绝交不出醜言。从此别矣!临书恨恨。嵇康白。

与李翱书

〔唐代〕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与姜伯约书

〔两汉〕钟会

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

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与王庠书

〔宋代〕苏轼

轼启。远蒙差人致书问安否,辅以药物,眷意甚厚。自二月二十五日,至七月十三日,凡一百三十余日乃至,水陆盖万余里矣。罪戾远黜,既为亲友忧,又使此二人者,跋涉万里,比其还家,几尽此岁,此君爱我之过而重其罪也。但喜比来侍奉多暇,起居佳胜。

轼罪大责薄,居此固宜,无足言者。瘴疠之邦,僵仆者相属于前,然亦皆有以取之。非寒暖失宜,则饥饱过度,苟不犯此者,亦未遽病也。若大期至,固不可逃,又非南北之故矣。以此居之泰然。不烦深念。

前后所示著述文字,皆有古作者风力,大略能道此意欲言者。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至于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经说》一篇诚哉是言也。西汉以来,以文设科而文始衰,自贾谊、司马迁,其文已不逮先秦古书,况所谓下者。文章犹尔,况其道德者乎?

若所论周勃,则恐不然。平、勃未尝一日忘汉,陆贾为之谋至矣。彼视禄、产犹几上肉,但将相和调,则大计自定。若如君言,先事经营,则吕后觉悟,诛两人,而汉亡矣。

轼少时好议论,既老,涉世更变,往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儒者之病,多空言而少实用。贾谊、陆贾文学,殆不传于世。老病且死,独欲以此教子弟,岂意姻亲中,乃有王郎乎?

三复来贶,喜抃不已。应举者志于得而已。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未必得也。知君自信不回,必不为时所弃也。又况得失有命,决不可移乎?

勉守所学,以卒远业。相见无期,万万自重而已。人还,谨奉于启,少谢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