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三首·其一》是中唐诗人张籍边塞组诗的开篇之作。前两句以"暮雨雁飞""芦笋初生"勾勒边城春景,后两句"铃声过碛""驮白练"暗写丝绸商队,表面平静的描写中暗含对盛唐西域荣光的追忆。全诗不直接抒怀,却通过"渐欲齐"的芦笋与"遥过碛"的商队形成静动对照,以"应驮"的推测语气,流露对安西都护府沦陷的隐痛(时吐蕃已占据安西),体现中唐边塞诗"含蓄讽喻"的特质。
凉州词三首·其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凉州词》是乐府诗的名称,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诗人目睹这一现实,感慨万千,写了《凉州词三首》。
翻译注释
翻译
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
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丝绸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
注释
(1)碛:读qì,戈壁、沙漠。
(2)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
(3)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所陷。
全文拼音版
凉州词三首·其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作者介绍
张籍(766—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深切,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征妇怨》《野老歌》等揭露战争残酷与民生疾苦;《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则含蓄隽永。出身寒微,官终国子司业。诗风平易而意蕴深刻,白居易赞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实践者。
张籍的诗
相关推荐
凉州词二首·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三首·其二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凉州词三首·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凉州乐歌二首·其二
路出玉门关,城接龙城坂。
但事弦歌乐,谁道山川远。
凉州词二首·其一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凉州词二首·其二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凉州赛神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