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儿

〔唐代〕刘禹锡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作品简介

《白鹭儿》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乃咏物之作,诗人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洁身自好,也包含着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继续革命事业的心声。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而流走生动,句法显得富于变化而不呆板。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秋,刘禹锡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二王八司马”同被贬谪到远僻的地方。刘禹锡所到的地方是朗州(今湖南常德)。他运用诗歌作武器,尖锐地讽刺、抨击那些害人虐物的宦官权贵,热情地赞美那些志行高洁的被放逐者。前者以《聚蚊谣》脍炙人口,后者则以这一首《白鹭儿》最为突出。

翻译注释

翻译

白鹭儿,品格最高尚。

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

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注释

(1)高格:品格高尚。

(2)毛衣:指白鹭新长的羽毛。

(3)喧呼:喧嚣,吵嚷。

(4)凝寂:宁静不噪。

(5)芊芊:草茂盛貌。

(6)潺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头。

(7)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全文拼音版

báiér
báiérzuìgāo
máoxīnchéngxuězhòngqínxuānníng
miánqiānqiāncǎojiǔchánchánshí
qiánshānzhèngyúnfēiyáo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纻辞三首·其三

〔唐代〕李白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

玉钗挂缨君莫违。

白石岩下径行田

〔南北朝〕谢灵运

小邑居易贫,灾年民无生。

知浅惧不周,爱深忧在情。

莓蔷横海外,芜秽积颓龄。

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

州流涓浍合,连统塍埒并。

虽非楚宫化,荒阙亦黎萌。

虽非郑白渠,每岁望东京。

天鉴倘不孤,来兹验微诚。

白田马上闻莺

〔唐代〕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白露

〔唐代〕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帝城怀古

〔唐代〕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白云

〔宋代〕王安石

英英白云浮在天,下无根蒂旁无连。

西风来吹欲消散,落日起望心悠然。

愿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当檐边。

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