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咏柳》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所咏是为秋初之柳。上片写弱柳初秋,一派凄切悲凉之景。下片藉柳託恨,无限楼空人去,孤苦无依之感。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淡黄柳·咏柳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时间,创作背景不祥,根据最后一句“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的词意“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经离去,徒留晓风伴残月”推测,该词可能是写给作者妻子或者沈宛的,极有可能是为其妻所写。
翻译注释
翻译
三眠柳还没有休息,秋天就突然降临了。树梢上挂着余晖,树上寒蝉幽咽。经过灞陵离别,飞絮已经飘落水面成为浮萍,落叶被风吹卷,空留下悲凉凄切。
不要轻易折断柳枝作离别,因为离别的怨恨还要由它来诉说,那些在章台游玩的人来来往往,如同飘零的柳枝一般。如今送别的红板桥上空空荡荡,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经离去,只留下清晓的风伴着残月。
注释
(1)三眠:三眠柳,即柽(chēng)柳(又名人柳)。此柳的柔弱枝条在风中摇曳,时时伏倒。《三辅故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2)灞陵:即霸陵,汉文帝之墓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李白《忆秦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3)苏小恨:喻与情人离别之怅恨。
(4)倩:请、请求。
(5)游冶:追求声色,寻欢作乐。
(6)章台:此处指妓楼舞馆。宋晏几道《鹤鸽天》:“新掷果,旧分钗,冶游音信隔章台。”唐韩翊以《章台柳》诗寻访柳氏,诗以章台借指长安,以章台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唇之所。
(7)红板桥:红色木板的桥。诗词中常代指情人分别之地。
(8)湔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典出《北齐书·窦泰传》。窦泰之母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渡河浦裙,产子必易。”泰母从之,俄而生泰。后成为古代之风俗,谓女子有孕到河边洗裙,分娩必易。又,唐李商隐《柳枝词序》云:洛中里女子柳枝与商隐之弟李让山相遇相约,谓三日后她将“溅裙水上”来会。后以此典借指情人或情恋之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淡黄柳·花边短笛
又次冬,公谨自剡还,执手聚别,且复别去。怅然於怀,敬赋此解
花边短笛。初结孤山约。雨悄风轻寒漠漠。翠镜秦鬟钗别,同折幽芳怨摇落。
素裳薄。重拈旧红萼。叹携手、转离索。料青禽、一梦春无几,後夜相思,素蟾低照,谁扫花阴共酌。
淡黄柳·赠苏氏柳儿
楚腰一捻,羞剪青丝结。力未胜春娇怯怯。暗托莺声细说,愁蹙眉心斗双叶。
正情切,柔枝未堪折。应不解、管离别。奈如今已入东风睫。望断章台,马蹄何处,闲了黄昏淡月。
淡黄柳·晴光艳漪
晴光艳漪。吹上修眉碧。亸倚东风困无力。
三叠阳关唱遍。休折尽河桥春色。正岑寂。
絮花飘似雪。问前度、章台陌。但麦尘、暖飏游丝拂。
金缕抛残,鹅黄微褪,别是闲消息。
淡黄柳·九日同人龙山秋禊待月而归,分韵得泻字
溪山入画。秋意真潇洒。暝色空濛烟欲化。
柳外青帘低亚。寒叶吟风舞香鹧。碧山社。
依然古庭榭。提往事、等飘瓦。问何人笔底春涛泻。
笑插茱萸,好扶残醉,愁听城头鼓打。
淡黄柳·疏柳
西风几日,一带黄金陌。摇落朱楼芳槛侧。
水驿旗亭烟冷,顿觉纤腰瘦无力。
远山隙,丝丝尚凝碧。遮不住,陶潜宅。
只残鸦几点还相识。
一样销魂,后湖荷盖,近来也恁萧瑟。
淡黄柳·次姜白石韵
缤英满目,飘落城南陌。卷雾吹寒情恻恻。
记省红桥旧约,飞燕归时似曾识。又愁寂。
吴参困眠食。晚烟袅,五侯宅。映宫纱、烛黯无颜色。
绀霭迷空,暮云凝处,多少楼台浸碧。
淡黄柳·尹默喜白石此词音节谐婉倚声调之亦如白石之调张仲远也
飘扬柳发。犹作春螺色。倚弄新词追白石。
欠个红牙按拍。垂手低吟暗香侧。恨堆积。
重重暮山碧。倚帘久、想妆额。看遥空、忽坠青鸾翼。
细字缄书,万千珍重,寒㬉何人替得。
淡黄柳·新柳
阳春三月。袅袅东风急。陌上桥头吹不息。
渲得短丝成碧。看嬉春黄鹂恰恰。怜娇色。
晓日红楼辟。似有个、盈盈立。敛修蛾、且罢流黄织。
灞岸条垂,玉关梦杳,袖向晴光暗湿。
淡黄柳·花朝
无花自若。谁信花朝及。九九馀寒消不得。
却累閒蜂浪蝶。虚趁林园侦消息。恁萧寂。
东风总无力。稍回暖、霰旋集。看山桃、欲破还邀勒。
最是冬郎,往年犹可,悽断今年此日。
淡黄柳·和白石
春尘浩漠,骄马章台陌。怎怪离人心独恻。
大半倡条冶叶,飞燕归来未曾识。旧垆寂。
年年醉寒食。早烟冷,五侯宅。看东风、物外留春色。
尚恋轻阴,絮绵飘砚,芳草閒门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