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与友人唱和之作《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的第八首诗。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咏物诗,诗的前六句从姿态、香气等方面对秋菊进行描写,突出其清丽动人,最后两句用“金翘泛酒”意象表达了诗人无处觅知音的孤寂之感。这首诗诗意悠长,转折自然,笔法飘逸,所写意象清丽雅致。
秋菊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秋菊》这首诗大致作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当时诗人刚返回家乡兖州,适应了闲居的状态,故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大多轻快积极。骆宾王返回兖州,在忙乱完家事和应酬之后,决定利用闲暇,尽情邀游,以满足自己因仕途羁绊而长期受到压制的乐山好水、诗酒啸聚的心愿。因而经常和当地诗友一起漫游,还多次外出和散布各地的诗友聚会,两年时间里,足迹几乎遍及鲁地。毛司马是骆宾王早年游学时结交的好友,是年酷暑消退,秋风初起,骆宾王就来到淄州和他相聚。这首诗即是与毛司马唱和分咏秋风、秋云、秋蝉、秋露、秋月、秋水、秋萤、秋菊和秋雁的组诗《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中的第八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菊花生长茂盛九月才开,鲜花绽放就在十步之中。
朵朵菊花向着太阳微笑,绿叶拥抱下摇曳于秋风。
日光在菊叶缝隙里流淌,菊花芬芳隔岸可闻香浓。
菊花可制酒花瓣浮杯面,精美玉杯真是与众不同。
注释
(1)擢秀:草木欣欣向荣。擢,抽拔。秀,生长茂盛的植物。
(2)三秋:指九月。阴历的七至九月为秋,古代称孟秋、仲秋、季秋为三秋。
(3)开芳:香气扩散。芳,香气。
(4)十步:指十步香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后引伸为处处都有人才。这里用本义,谓菊花到处开放。步,量度。古说有六尺为一步,有八尺为一步。
(5)分黄:黄菊花蕾绽开、开放,形成金色的花朵。
(6)俱笑日:一起对太阳而笑。
(7)含翠:指菊花的植株带着青绿色。
(8)碎影:反映在水中斑烂的花影。
(9)涵:沉漫。
(10)浮香:飘荡的香气。
(11)隔岸通:即隔岸都能闻到。
(12)金翘:即菊花翘起的金黄色的花瓣。此处代指菊花酒。
(13)玉斝:指玉制的酒器。后来引申为酒杯的美称。斝,古代酒器,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骆宾王的诗
相关推荐
秋思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秋夜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秋江
秋江水清不胜绿,还与汉江颜色同。
望中白鸟忽飞去,落日丹枫相映红。
秋夜山居二首·其二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秋凉晚步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秋兴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秋晚思梁益旧游三首·其三
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