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品简介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南渡后的代表作。全词以"金陵清秋"的苍茫景象起笔,"夕阳垂地"与"大江奔流"构成宏阔时空背景,下阕"簪缨散"三字点破家国之痛,"悲风吹泪"的奇想将个人哀思推向历史维度。词人将李煜《相见欢》词牌的缠绵哀婉,转化为沉郁悲壮的爱国情怀,语言凝练而境界雄浑,体现了南渡词"慷慨中有含蓄"的独特气质。

创作背景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兵南侵之际,时年48岁的朱敦儒流寓金陵(今南京)。词中"扬州"当时正遭金兵屠城,"中原事"指汴京陷落、徽钦二帝被俘的靖康之变。作为"洛中八俊"之一的朱敦儒,一改早年"清都山水郎"的潇洒词风,此词开创了以短调写家国巨变的先例,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其"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翻译注释

翻译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注释

(1)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2)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3)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4)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5)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6)收:收复国土。

(7)倩:请人代自己做。

(8)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全文拼音版

xiāngjiànhuān··jīnlíngchéngshàng西lóu
jīnlíngchéngshàng西lóuqīngqiūwànyángchuíjiāngliú
zhōngyuánluànzānyīngsànshíshōushìqiànbēifēngchuīlèiguòyángzhōu

作者介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的诗

相关推荐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代〕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长沙过贾谊宅

〔唐代〕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